在各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当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高峰却同期来临,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地方政府如何解决融资、再融资需求和举债风险之间的矛盾,已然成为必须及早解决的重大课题。
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必然需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地方经济发展有惯性,过去铺开的摊子不可能一下子紧缩,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融资及再融资压力巨大。
“现阶段地方债务的风险仍在于其融资状况的恶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认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向银行大量借钱,给银行造成了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如果地方政府出现违约,银行并不能够像对待民营企业或者产权明晰的企业那样,扣留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来冲销这类风险。”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地方政府应对再融资压力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城投公司等平台进行“借新偿旧”,中央政府也试图用代发地方债的方式给予帮扶。但不管通过何种方式举债,若对目前地方政府总体负债情况心中无数,那么制定解决方案就如“盲人摸象”。
由此,从长远来看,业内专家普遍呼吁,应编制权威的地方资产负债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亦公开表示,搞清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首要工作。只有把债务规模搞清楚,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大量的基础设施建造需要依靠拓展融资规模来实现。而西方国家当时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就是发行市政债。
“市政债的发行需要推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安国俊称,“之前的融资平台风险,实际上就是缺乏融资途径。但是,如果为其开了一个光明的‘前门’,就可以把隐性风险慢慢消化掉。中国未来还是应该以市政债的方式来解决地方融资的根本问题,这也符合全球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