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国内证券行业的革新之年,既有的创新业务规模在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一些新的创新业务也逐渐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融资融券业务收入翻番
融资融券业务自2010年推出以来便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2012年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由2011年的25家进一步扩至74家,年底融资融券余额达到895.16亿元,同比增长134.29%,全年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52.6亿元,同比增长115.75%,业务收入占比亦从2011年的2.35%增至5.25%。与2011年相比,由于融券业务规模增速高于融资业务,2012年融券/融资余额平均比率由9.19%升至24.36%,行业集中度则持续下滑,CR5和CR10分别为35.94%和67.66%。
转融资业务于2012年8月末正式启动,首批11家证券公司参与期限分别为7天、14天和28天三个档次的转融资交易,该项业务推出首日便实现55亿元的交易额,11月转融资试点证券公司扩至30家后,交易余额一度升至106亿元。截至年底,转融资余额92.51亿元,占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77.09%。转融资业务进一步增加了融资融券的资金来源,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扩张提供了保障。
保证金管理产品扩容
自2011年信达证券率先推出保证金管理业务“现金宝”以来,该项产品能够在不影响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前提下为闲置资金提供增值服务,实现证券公司、银行和投资者的“双赢”,业务规模成长势态良好。
2012年9月,保证金管理产品正式转为常规监管,截至2012年底,共有20家证券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保证金管理产品(含信达证券),新募集资金174.4亿元,其中仅第四季度便有15家证券公司发行了自己的保证金管理产品,这一势头有望在2013年得以延续。
ETF做市商业务正式启动
201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确认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平安证券、银河证券和招商证券10家证券公司作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流动性服务提供机构。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指定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7家证券公司为嘉实沪深300ETF的做市商。这标志着国内证券公司的做市商业务正式步入试航阶段。截至2012年底,共有4只ETF基金进入证券公司做市业务名单(另外两只是华夏恒生ETF和华夏上证中盘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上市仅7个月累计成交额就突破1000亿元(1040.05亿元),成为流动性最活跃的3只ETF之一。
尽管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做市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十分广阔。做市商业务作为最重要的中介型买方业务,根据SIFMA的统计,在1976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间占行业总收入比重的平均值为15.94%。在国内证券行业积极创新和业务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随着场外市场建设的持续推进,证券公司的做市商业务即将迎来一个高成长阶段。
此外,2012年除融资融券、保证金管理产品、ETF做市商等创新业务快速增长外,股票约定式回购、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柜台市场等方面的建设和推进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并且有望在2013年迎来新的成长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