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揭秘海外迷踪拳 红五月把握三条投资主线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证监会揭秘海外迷踪拳 红五月把握三条投资主线

2013年05月01日 14: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海外投资迷踪拳:证监会称QFII未卖空A股

    意外的惊喜

    4月24日,香港铜锣湾和尖沙咀地段的金铺正陷入内地豪客的疯狂抢购之中。与内地购金人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A股市场的投资者正在经受持续调整的煎熬。

    2月至今,A股调整幅度达到11%,而横盘多日的银行股也开始遭到一些机构的质疑。原本拉动股指急速上涨的银行股,一时妖性十足,日间振幅巨大,看空A股的论调甚嚣尘上。不过,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海外资金并未因此降低借道QFII和RQFII投资A股的意愿。

    “真没想到,机构客户认购得会那么爽快,原本以为会受到市场低迷的一些影响,现在看来是多虑了。”香港湾仔一间写字楼咖啡厅,刚刚路演归来的Alex李兴奋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所在的资产管理公司近期正在发售数只覆盖大中华区的基金。

    路演出发前,由于近期中国与欧美市场的走势分化明显,一方面是国际评级机构纷纷发表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报告,几大重量级投行也在各种场合遥相呼应;另一方面,萎靡不振的市场走势也似乎在印证这些机构的判断。这让Alex李的团队对于新基金的募集不敢持乐观态度,但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的顺利。“有一家日本企业年金客户一下子就协议认购了其中一只基金近半数份额。”谈起路演经历,Alex李难掩兴奋情绪。

    旧愁虽解,新忧上心头。Alex李所在的资产管理公司具有QFII资格,但苦于额度不够,而RQFII额度仍在申请过程中,如何履行新基金配置A股的契约是一个难题。

    去年QFII额度新增500亿美元,但至今年3月底获批的额度不到420亿美元,而RQFII额度去年增加了200亿美元。有香港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增额度显然未能满足海外长期资金对于配置A股的需求。

    多渠道寻求进场

    尽管在投资渠道上多有阻碍,但Alex李所在的公司仍然会通过多种方式,以达到进入A股市场的目的。

    自去年底以来,Alex李以及他的同事就不断地向具有QFII额度的各大投行询问,以获取剩余配额。“今年春节前的两个多月,各大投行发行的产品多处于超募状态,自己的配额都不够用,谈何租借。而少数有剩余配额的公司要价实在太高。”Alex李说。

    在用完获批QFII额度之后,Alex李所在公司还是向一家中小机构租借了部分QFII额度,但代价不菲:双方约定,Alex李所在公司不仅要支付3%至4%的通道费用,还必须保持数倍租用额度的交易量。

    即便如此,Alex李所在的公司胃口仍未能满足。无奈之下,为了达成契约规定的配置A股的比例,他们只能购买票据,这些票据一般为具有QFII资格的机构发行的股票票据,股票挂钩票据是一项结构性产品,推销对象是一些想赚取较一般定期存款为高的息率、亦愿意接受最终可能只收取股票或亏掉部分或全部本金风险的投资者。

    此外,配置A股的办法是直接购买挂钩A股的ETF产品。由于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目前香港上市的南方A50ETF、华夏CSI300ETF、易方达CSI100ETF、嘉实MSCI中国ETF四只RQFII-ETF总规模已达450亿元左右。

    但上述列举的方式,要么成本过高,要么无法主动配置,管理公司并不容易赚到钱。而正是由于成本问题,Alex李所在公司在去年底申请到新的QFII额度后,一度中止此前租借的QFII额度。为了保证后续产品的正常设立,目前他们的精力集中于申请RQFII额度。今年3月证监会扩大RQFII试点范围,境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香港子公司或注册地及主要经营地在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将可以参与RQFII试点。相比之前只能申请QFII额度,对Alex李所在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