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若不改革股市必会垮掉

2013年04月27日 07:29   来源:金融投资报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上海说:“若不改革,资本市场三年后必会垮掉”。这是证监会官员第一次承认股市陷入了危机,股市面临着垮掉的危险,前所未有地强调了股市改革的紧迫性。在我看来。若不改革,股市不是三年后必会垮掉的问题,而是:一旦重启IPO,股市立即就会垮掉。

    问题在于,股市需要怎么样的改革才不会垮掉?对此,证监会官员与市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1.首先要改革延续了20多年的扩容大跃进的股市定位。

    不能仅仅因为中国经济总量已跌居世界第二,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股市规模也应该达到世界第二,甚至世界第一。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中国股市的历史只有短短二十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排在世界101位。在这种情况下,现中国股市已有2700家上市公司,与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股市只有3600家上市公司相比,已经不能算少,而是够多了。尤其是2005年股改后,大小非全流通,流通市值骤然由8900亿增加到20万亿,扩大了100倍,供严重地大于求,形成股市资金面上巨大的瓶颈。

    在经济高增长5.84倍、货币发行增加7.7倍的情况下,股市12年涨幅为负,广大投资者亏损累累,叫苦不迭。这显然是扩容大跃进惹的祸!难怪几十万资金宁可买高价楼市,买银行理财产品,就是不愿进股市。难怪QFII额度已增加到800亿美元,但至今只申请了300亿美元,300亿美元中还在不断地离场!这表明,国内外投资者都已清醒地看到:中国股市是融资者的天堂、圈钱者的盛宴,却是投资者的“地狱”,投资者的“绞肉机”。这种片面的股市定位,必须纠正!

    2.改革消极的股市政策,推行积极的股市政策。

    环顾全球,采取积极的股市政策已成为潮流。

    美国政府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扶持和推动股市两年多来上涨130%以上,鼓起了投资者的钱包,从而恢复人民对美国的信心,拉动了房地产和消费,增加了就业,走出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形成了经济的强复苏。

    继后,陷入欧债危机泥潭的欧盟各国也如法炮制,通过股市的大牛市,成功地化解了欧债危机。

    近几个月来,在20多年经济和金融危机中不能自拔、负债率达到250%的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使日本股市在10个月内上涨了70%,促进了经济、外贸、就业,恢复了人们的信心,并使安倍政权的支持率上升到70%。

    然而,经济增长持续居全球第一、货币发行量增长居全球第一的中国,过分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宁愿对周期性产业搞重复投资、过剩投资,也不支持虚拟经济的股市,反而无限量地对股市进行融资和再融资,竭泽而渔,造成股市持续6年的大熊市,年年跌幅居世界第一。因此,对消极的股市政策有必要进行大胆的改革,不妨学一学发达国家用振兴股市来拉动经济和消费的成功经验,也许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复苏的一贴良药。

    3.新股改革的核心是推行优先股制度。

    姚刚副主席提出:新股发行改革是以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核心,而不必强调对业绩增长性的预期。这使市场十分失望。因为这只涉及新股改革的皮毛。

    新股发行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市场强烈期望的是:推行优先股制度。为了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变“一股独大”的垄断局面,大大减轻市场对没完没了产生新的大小非的恐惧,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恶性圈钱行为,参照欧美国家股市的做法,今后发行的新股,第一大股东的股权不得超过30%,其剩余的股权一概纳入优先股范畴,只能长线投资获取红利,而没有控股权表决权,不能在二级市场抛售。同时,增发新股也将变成优先股。

    4.改革新股询价制度,真正体现市场化定价。

    以往证监会曾经规定新股发行价不得超过20倍市盈率。看起来这是行政手段,其实,这是市场处于新兴阶段,为抑制股市泡沫,促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维护市场健康稳定的必要举措,这实际上就是市场化的体现。

    然而,2009年以后发行新股时,打着“市场化定价”的旗号,实际上是任由20多家机构关起门来询价定价,而背后却有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与询价机构进行人情交换和权钱交易,最终的新股发行价高得离谱,“三高”发行屡禁不绝,上市后便高开低走,投资者深受其害,从而一步步地摧垮了股市,加剧了市场的扩容恐惧症。

    在我看来,真正的“市场化定价”,应该是以同类、同质个股20天内的均价作为参照系,按其平均市盈率的9折作为新股询价的上限,以确保新股发行价与二级市场接轨,使发行价不脱离千百万人一段时间内进行交易并认可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5.新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必须由制度作保障。

    如果仅仅满足于新股发行申报材料所披露的真实性,就以为抓住了新股改革的核心,就万事大吉,那就太天真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制度的约束。对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除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之外,还必须实行集体诉讼制度,对受害投资者进行经济赔偿,将造假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罚得倾家荡产。这样,所谓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才是可靠的,令人信服的。

    6.改革新股的认购方式。实践证明,新股又以市场和机构认购的方式,造成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利益博弈,利益向大资金倾斜,这是市场扩容恐惧症的重要缘由。

    笔者在1998年,向管理层提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的建议,后被周正庆主席所采纳,遂发动了至今令投资者难忘的“5·19”行情。现在的经济和股市背景与当时差不多,很有必要再恢复这一新股发行方法,在新股发行价确定后,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按持股市值进行配售。这种“按劳分配”的做法符合“三公”原则,可杜绝一级市场庞大的“认购大军”产生,消除市场对新股的恐惧,相对低价的新股,对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是一定的补偿,有利于市场的稳定,相信此举必会成为重大利好,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捧,并吸引大量的新增资金进场。

    7.加强对新股发行节奏的量化管理改革。

    在我看来,所谓一二级市场的平衡,也就是供求平衡。具体而言,在把握新股发行节奏时,须参照以下量化指标:第一,股指是跟上了GDP,还是落后,甚至背离GDP涨幅,及是否体现经济晴雨表功能。第二,市场的成交量是在不断的放大,还是不断的萎缩。第三,市场的估值是正常,还是过高,或过低。第四,股市的存量保证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五,近期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减持是增加,还是减少。第六,再融资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同比减少。这就是扩容节奏必需与市场资金的量化管理相结合,是对管理层科学调控扩容节奏的要求。

    8.2200点以下市场对改革的要求更迫切了!

    本周四、周五股市的大跳水,债市整顿风暴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说到底,是市场对管理层正酝酿的股市改革的预期可能落空的绝望表现。但愿管理层能拿出符合市场预期的真正的股市改革,而不至于让股市提前垮掉。但本周股市也出现了新动向:连续五天深市成交量大于沪市;周四创业板创出20个月的新高,去年12月来涨幅高达60.2%,居全球股市涨幅第一;创业板本周没跌;离开周期版、转战升级版,弃大盘指数、做高成长个股,渐成市场共识。但需要强调:做升级版也应控制好仓位,在升级版中也应尽量精选20倍市盈率左右的个股,升级版也须立足中线、适做波段!

    华东师大李志林(忠言)博士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