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人寿(02628,HK)H股超400亿港元挂单事件终于有了结论。
4月22日,香港证监会公告称,就新鸿基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鸿基投资),因一个涉及20亿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错误买盘所出现的内部监控缺失,向新鸿基投资作出谴责及施加罚款150万港元。香港某证券从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所以能够挂出如此巨量买单,是因为融资融券可以对账户内资金额度进行放大。
动用资金超400亿港元
2011年9月8日15时30分,中国人寿H股突现23亿股诡异巨量买单。以当时18.82港元/股计算,该买盘实时动用资金额约433亿港元。事实上,整个香港股市当天成交量也仅为641亿港元。
此外,中国人寿当天收盘前半小时突然出现四笔大额成交,成交区间为18.62港元~18.82港元,涉及金额超10亿港元,占当日成交量近三分之一,主要资金来源为新鸿基投资公司。最终,中国人寿H股收于18.82港元,全天成交额为34.6亿港元。
这一事件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让所有投资人摸不着头脑。当时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或为资金寻求抄底,因为当时中国人寿H股股价距离2010年年底时的37港元/股已经有50%左右的跌幅;而另外一个较大的可能就是“乌龙指”,因为新鸿基投资在短时间内又挂出了大笔卖单。
乌龙指放大成交数量10万倍
据香港证监会调查显示,2011年9月8日,新鸿基投资的一名客户主任收到客户的交易指示,要求以18.82港元的价格买入25000股中国人寿股份,但该名客户主任却错误地把买盘股份数量输入为“2,500,018,000”。新鸿基投资的交易系统自动将该错误买盘分拆为834个较小的买盘,再传送至市场执行。
以此计算,该客户主任挂出的买单金额高达470亿港元。能够挂出如此天价买单,是否意味着新鸿基投资客户的账户内拥有等量资金?香港某证券从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融资融券可以对账户内资金额度进行放大,但是因为资金的杠杆倍数不同,因此无法对真实资金数量进行判断。”
事实上,近500亿港元天量报单的出现,正是由于新鸿基投资的即时信贷监控机制因信贷规则设定出错,从而未能阻止该错误买盘的执行。
据悉,新鸿基投资的交易系统并未对大额买卖盘的可分拆数目设置最高数额,且公司信贷规则的修订或更改,并非由测试环境直接转移至实际运作环境,而是由信贷部的职员以人手输入至实际运作环境,增加了实际操作错误输入的可能性。
此外,该客户主任输入买盘后不久便发现出错,随即向其他交易人员求助,希望取消执行已被交易系统分拆的买盘。最终,大约有97%的买盘被取消,余下3%的买盘(即81,978,000股)则已按每股18.82元的价格执行,这也就意味着新鸿基投资当天仍有超15.4亿港元中国人寿H股的买单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