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银行重启打新理财收益待考量

2013年04月22日 07:34   来源:经济导报   

    面对政策放宽、市场回暖的新股市场,银行重燃参与热情。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光大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阳光新股通”的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通过证券公司网下打新通道,集合个人投资者资金,分享机构打新股收益。

    “在严厉的监管条件下,打新股理财产品曾于2009年淡出市场。但是近期监管政策的转向,再次为打新股产品创造了机会。”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向导报记者表示。

    不过,导报记者12日从理财市场采访中了解到,投资者对打新产品的收益仍然抱有疑问,业内人士对此类产品也褒贬不一。

    “参与投资新股市场的投资者必然要具有一定专业性,同时从抗风险能力上来讲,这些投资者也要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说。打新产品再现

    导报记者了解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阳光新股通”计划募资2亿至10亿元之间,运作时间将长达5年,被称做向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厚“新股制度红利”的专注网下打新理财产品。

    “除了部分基金投资于新股市场,很久没见到银行发售打新产品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济南分行建设路支行理财经理徐杰对导报记者说。

    “打新股理财产品曾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一些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就是从打新股开始的。”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和2008年是这类产品发行的高峰。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银行共发行打新股理财产品236款,2008年共发行148款。随着2008年9月IPO暂停,打新股理财产品也暂时从市场上消失,2009年6月随着IPO的重启才再次出现。

    不过,银行再启打新产品的举动却遇到了“当头棒喝”。当年银监会与证监会分别发布《关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限制了机构通过多开账户进行打新股的行为,从而降低了产品收益,使得当年银行打新产品发行量仅在个位数,并在随后几年销声匿迹。

    而如今,在经历了3年时间后,银行再次推出打新产品,引起各方关注。

    吴泞江表示,银行打新产品的推出缘于监管政策的放宽。据了解,证监会今年4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网下配售股份的比例提高,并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这为机构打通了网下从事新股投资的渠道。

    徐杰认为,银行此时推出打新产品或因为市场回暖。据了解,11日在A股市场上市的美盛文化(002699)、博实股份(002699)当天一改前期新股表现较低迷的态势,涨幅达到18.28%和40.62%,投资收益颇为诱人。收益成疑

    虽然银行重启打新理财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品种,但导报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对其也存在不少担忧,此类产品能否成为吸引客户眼球的杀手锏,尚待观察。

    “以前的收益确实不错,但那时候资本市场火爆,新股只要能中签就可以挣钱,现在炒新股的收益恐怕不理想。”济南投资者张权对导报记者说。

    杨春刚表示,今年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新股发行节奏明显放缓,新股首日定价博弈机制初步形成。数据显示,如今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2011年的48倍下降到今年7月的29倍,前7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之差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27%。

    “市场变得理性,对新股上市的估值会有所降低,投资收益比以往出现下降。”杨春刚分析说。

    导报记者同时发现,光大银行此次推出的打新产品说明显示,该产品上不封顶下不封底,也就是说,对于投资者并没有设置保本底线,随时有亏损的可能。

    实际上,打新理财亏损的情况以往并非没有出现过。导报记者注意到,2010年就有深圳发展银行等几家银行的打新产品出现亏损。而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也时有发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05只新股登陆沪深两市,上市当日就破发的有29只,占比接近三成;首日实现上涨的新股,以最新的收盘价来看,也有近八成跌破发行价。

    对此,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投资者认为,面对这种不设保本底线的投资产品会谨慎考虑;而更有投资者表示,该产品的管理费每年达到1.87%,对产品的收益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相比而言,其更愿意购买银行其他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杨春刚表示,投资者购买此类产品时应该谨慎考虑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做到合理配置资金,理性投资。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