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9日讯 今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3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电视电话)会,传达贯彻国务院有关工作要求和精神,分析银行业面临的形势,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7006亿元,同比增长34.6%。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地区。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银行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部分地区和行业风险暴露增加,不良贷款反弹,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仍然严峻。
会议同时还明确了下阶段银行业改革发展及监管工作重点:
一、优化信贷结构,不断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信贷资金需求;强化小微企业、“三农”金融服务,拓宽服务覆盖面,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持续深入推进支农服务“三大工程”;积极支持消费、产业升级、绿色环保和外贸等重点领域,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鼓励审慎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推广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股权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严格贷款用途管理,坚持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确保信贷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按照“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合理定价,规范收费。
二、加快改革转型,加强基层和社区金融服务。重点引导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定位,按照“商业可持续”和“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原则,切实下沉服务重心,加强基层和社区金融服务,向县域和重要集镇延伸服务网络,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
三、关注不良贷款,提高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和资产质量真实性,加强风险处置。一是要加强信用风险前瞻性管理,积极控制不良贷款增量,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将先进的量化模型与银行经营计划制定和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经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对存量不良贷款加大处置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序进行债务重组,积极盘活不良资产。三是积极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立与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状况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
四、严守风险底线,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继续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优化平台贷款结构;贯彻落实“国五条”等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满足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对拟关停淘汰的落后、过剩产能,做好信贷压缩、退出和资产保全工作。二是规范发展银行理财、票据等业务。三是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严格内部控制,严防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传染。四是加快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合理规划资金来源和运用,强化日均指标考核,纠正“冲时点”行为。
五、积极稳妥推动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生机制。切实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将实施工作与内部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实现资本管理对银行经营转型和全面风险管理的提升引导作用,确保新资本充足率计算准确。在坚持内源性资本补充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工具创新,探索在境内外金融市场发行多品种的合格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