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上市之后,A股IPO便处于暂停状态,但上市公司“抽血”的行为却从没有丝毫收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债等再融资途径募集资金近4700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IPO,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市场资金面的冲击更为明显。
再融资规模逼近4700亿
作为当下A股最吸引眼球的话题,有关IPO的任何消息都会引发大盘的“一惊一乍”,不过在舆论热议IPO重启会对A股市场资金面带来怎样的冲击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大潮早已汹涌而至。
本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兴业银行、中国交建等253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债等形式进行了再融资,募资总额高达4691.13亿元,较去年同期3440.2亿元的再融资总额增长36.38%。
从再融资途径看,今年上市公司的增发、配股、发债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债券市场成为上市公司最青睐的再融资领域,北京银行等181家上市公司选择通过发债完成再融资,上述公司在债券市场总计募资3292.74亿元,同比增长31.78%;而兴业银行等75家公司则在今年借助增发渠道,募得资金总计1276.47亿元,同比增长51.9%;相对清淡的配股市场也在今年完成了5次融资,驰宏锌锗等5家公司募得84.09亿元,同比增长7.11%。
就具体公司而言,北京银行今年的再融资“胃口”最大,通过发行企业债,北京银行年内已再融资300亿元,兴业银行则以236.71亿元的增发额度紧随其后。此外,民生银行、深圳能源、中信证券、中国石油等9家上市公司今年的再融资总额也都超过了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股市场传统的再融资大户,银行股继续扮演着A股“抽血泵”的角色,在再融资超过100亿元的11家上市公司中,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便占了4席,募资总额更是高达873亿元。
除了已实施的再融资外,筹划中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也为数不少,统计显示,沪深两市目前仅推出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就多达69家,拟募资总额达到1285.62亿元。
贫血大盘无力承受再融资
对于上市公司热衷再融资的现状,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显示产业资本对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看好,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本已“贫血”的大盘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有利指出,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增发、配股、发债原因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资金扩大生产或升级公司主营业务,而相关公司的再融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则反映了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意图的认可,从这一角度而言,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持续走高表明上市公司和产业资本对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存量资金有限的背景下,大量资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无疑会对大盘带来压力,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发债的参与者以机构为主,肯定会对二级市场的资金供给带来负面影响。
国元证券投资顾问赖艺棠也认为,与IPO相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容易被投资者忽略,但再融资对二级市场的“抽血”影响却远在IPO之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A股市场以增发、配股形式实现的再融资金额分别高达4299.2亿元、3600.56亿元,而当年IPO募资规模分别只有2720.02亿元、995.05亿元。相对于IPO,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审核标准要宽松得多,因此,在严审IPO的同时,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的核查也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