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
财税体制改革“重头戏”从何来
这次的“营改增”,实际上是对1994年增值税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也是这一改革逐步进入收尾阶段的重要环节
楼继伟:我国实行的是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最大问题就是容易重复征税。1994年改革时将增值税变为最大税种,只对某个行业增加值部分征税。但由于当时服务业规模不大,为解决主要矛盾,就留了一个“尾巴”,即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
这次“营改增”实际是对1994年增值税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也是这一改革进入收尾阶段的重要环节。增值税改革,先从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再到征税范围扩大到原来的营业税征税行业,逐步扩大后就可以覆盖生产和服务的所有环节,最终解决生产和流通等环节重复征税问题。所以说“营改增”是财税改革的重要一步。
从效果看,重复征税问题解决之后,可以促进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选择更为合适的经营模式,比如把一些内部经营效益不是很高的部门“放出去”。由于不会造成多环节重复征税,也就表现为适度降税。
王军:“营改增”的重要意义,首先是解决了税制重复征税问题,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即完善税制。
第二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研发机构的做大做强,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上海市启动“营改增”试点后,2012年GDP增速为7.5%,其中二产增速为3.1%,三产增速10.6%。三产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60%,这很好说明了结构调整的情况。而且上海市去年新认定40余家跨国公司总部,19家投资性企业,15家研发机构,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逆势上扬增幅超过20%。
第三是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据专家测算,去年“营改增”因素拉动上海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左右。
第四是有助于推动就业,也有助于稳定物价,这是最有意义的一点。企业减税成本就降低,经济就发展,就业随之扩大,居民收入也得以增加。据测算,上海去年因“营改增”增加就业有14万人。
第五是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这是最具溢出效应的一点。在当前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推进“营改增”,给外界以“坚定改革、扩大消费”的积极信号。无论是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还是美国财政部的官员,都对“营改增”给予了高度评价。OECD税收研究中心主任帕斯卡表示,受中国推进“营改增”的影响和启示,OECD计划今年专门召开一个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的研讨会。
第六是“营改增”以活生生的事例,让人们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制度创新是红利的源泉”,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2问
部分企业税负增加问题怎么看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如何更多地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这个目标,“营改增”达到了
楼继伟:增值税按说应该全国全行业一次性推开,在税制上造成的问题就会最少。但一下子推开风险很大,为稳妥起见,先选择部分行业在部分地区试点。少数企业税负增加,很多与抵扣不足有关,扩大试点行业和地区后,这一问题会逐步解决。
首先是经营方式变得更加现代化,如将简单的承包转为更能统一管理的方式,减少企业负担。其次是随着范围扩大,出口退税更彻底,力度会更大。再者,从企业经营周期看,如果一些企业在试点前刚刚更新设备,则试点初期抵扣会较少,但随着经营不断发展,车辆更新等带来抵扣增加,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长期看,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
测算显示,预计今年8月1日起“1+6”行业试点扩至全国后,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多亿元,全部推开“营改增”后,全年预计可减税约两三千亿元。
王军: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造成原有利益关系的调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更多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这个目标,“营改增”达到了。
以上海市为例,由于一般纳税人在上海市的占比为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所以开始“营改增”试点时,税负增加的面就会大一些。去年试点的第一个月,11.5%左右的企业增负,但随后是税负逐月下降,到今年2月底,已降至9.2%。
随着时间的推进、范围的扩大、试点行业的增加,增负的面还会缩小。比如在上海市9.2%的企业增负面中,每个月增加1元至1200元税负的企业,占增负企业的65%左右。随着邮电通信和铁路运输两个行业全面推开,以及自身投资周期的到来,加上22个省份的推广,预计上述65%左右增负在1元到2000元企业的情况会发生逆转,可能表现为不增负,或增负幅度减少,甚至可能出现减负。
更何况我们还有“兜底”政策,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级财政都对增负情况较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助政策。目前,北京市已经有206户企业在今年2月底申请获得政策扶持,通过北京市财税部门核定的有160户,拟拨付资金1700万元来解决这些企业的增负问题。
尽管税负增加对企业本身来讲可能会带来阵痛,但如果从战略和发展上看,如果改革对其长远发展有利,我想企业是会接受和认可的。去年我们去浙江一家设计单位调研,这家单位当时准备以小规模纳税人进入“营改增”。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减税。但我们帮这家企业分析,如果按小规模纳税人,就不能抵扣税额,下游客户就很可能不会再选择其来设计,业务可能会丢一大块,可能会丧失了“营改增”对单位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比较利弊之后,这家企业选择了一般纳税人,他们认为,“增负是暂时的,发展是长远的。”现在这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很好。
我们认为,给企业奠定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才是关键,这可能就是这项改革之所以受到企业界、各部门、理论界、国内外普遍赞同和认可的一个原因。
3问
中央地方分配关系如何调整
楼继伟:“营改增”是项很重要的改革,直观的表现是一部分过去由地税局征收的营业税改为由国税局征收,在试点期间,为地方税收收入不受影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收入并未按照75%和25%的比例由中央和地方分享,而是全部返还给地方,但这仅是权宜之计。这一做法“不可能持久”,是试点时期的过渡性安排,以尽量避免政府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试点总会结束,现在“1+6”行业将很快覆盖到全部地区,后面随着不动产业、金融业以及其他行业试点,财政体制就面临“怎么办”的问题。
同时,现在地方税收入拿掉营业税后,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将大幅下降,怎么形成地方税体系,财政体制问题将如何调整,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财政部正在研究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全部行业推开,这样才能实现增值税的好处;二是认真研究地方税的体系的设置;三是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另一个问题就是支出的调整,实际上就是中央地方的支出责任如何调整,这就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或税收问题,而是一个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问题是一个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税种、收入、支出责任的划分,带来的是各级政府之间财政收入的分配关系和支出管理关系的问题,这是一项大任务。
相关阅读
上海16.4万户企业减税200亿元 两大"局限"仍待打破
期待“营改增”带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