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国出境游吸引全球目光

2013年04月18日 07: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珊 田伦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今后5年,中国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日发表声明说,2012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达到1020亿美元,超越了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中国出境游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今年将成全球最大出境游客源地

    面对这种巨大的市场机遇,各国旅游目的地自然不愿错过。刚刚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出境游交易会就吸引了62个国家的275家机构参展。本届交易会中,美国展台比去年同类展会整整扩大了两倍,包括德克萨斯州、洛杉矶市等多地旅游局和旅行社抱团参展;而布隆迪、哥斯达黎加、马达加斯加、大溪地等国家和地区首次设展,详细向中国游客介绍各自的旅游特色。

    交易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境游客源地,出境游客将达到9000万人次。根据测算,到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将突破1亿人次。

    如此巨大的客流,为旅行目的地带去的不只是观光客。据统计,中国出境旅游人数2000年为1000万人次,2012年即增至8300万人次。在此期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消费增长了8倍,2012年达到1020亿美元,比2011年的730亿美元增长了40%。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经济的贡献度达到13%。中国出境游必然会给全球旅游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各国频出新政吸引中国游客

    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多,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韩国等多国旅游部门频频推出新政,通过简化签证流程、改进在华签证服务,以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埃及旅游展位负责人常梦女士在交易会上介绍说:“现在到埃及旅游很方便,签证基本上4-5个工作日就能拿下来。”旅游胜地迪拜的签证政策更具吸引力,只需花3天工夫就能办下签证。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游客享受签证便捷的同时,作为外国人眼中“大款”的中国游客,在海外遭遇财物损失甚至人身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负面事件已成为目前出境游市场的隐患之一。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除了要把海外中国游客的权益保护纳入中国公民的海外领事保护范畴,各国的配合亦是不可或缺的另一保障。他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把钱花在别的国家,中国政府非但不抑制,反而鼓励民众出行,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大贡献。如果我国公民在国外旅行时受到了侵害,他国政府也理应进行帮助和保护。”

    中国旅游企业从中获利颇浅

    诚然,在不少中国游客境外旅行、购物上当受骗的案例中,常有中国旅游企业或华人牵涉其中。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中国的旅游企业要想从汹涌的中国出境消费大潮中脱颖而出,还得老老实实从“诚信”二字做起。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已是国际客源量和境外消费总量的双项冠军,但中国旅游企业却从中获利颇浅。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旅游服务的逆差已达519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因此,重塑中国旅游企业形象,让中国出境游客安心、放心、舒心,且有信心地选用国内旅游企业的出境游产品,是当下各大旅游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确定正确的旅游投资战略也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金准说:关于通过出境旅游输出中国的旅游投资,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日本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日本旅游企业把旅游业作为文化资本的输出器,围绕本国出境游客在世界各地展开文化投资,使得国内资本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流,成功引领了日本“海外投资”的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企业在迎接今天出境游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机遇时,可以将出境旅游与国家价值体系输出相结合,将出境旅游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技术、资本、艺术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重塑国家形象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