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货币战争》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货币超发,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这两天,广义货币M2从一个枯燥的金融数字变成微博上一个热点。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3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居世界首位。
街头巷尾关于M2的讨论在不断升温,M2这么高,天天买的菜、吃的肉、加的油会涨价吗?本报理财版卡通明星钱哥、江嫂约请经济学家来做解读。
M0、M1、M2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2包含的货币范围是最大的,M0包含的范围是最小的。
“巨量M2,民众不必恐慌,因为它涵盖了各种形势的资金,不是全流通的。”浙江大学经济系主任叶航教授表示,M2的构成中银行存款比重比较大,根据3月末的M0只占5.37%,M1占比M2为30.03%。
如果把M2比成一个蛋糕,M0只是其中一颗果仁。
M0对物价影响最大
三种货币形式对物价的影响也不同。
“通俗地说,M后面的数字越小,对物价影响越大。”叶航说,也就是说,M0对物价的影响最大,M1次之,M2就更间接了。
肉价油价和流通中的钱(M0)有关。钱多肉少,就会涨价,钱少肉多就会降价。
不过,M0随时随刻都会变化,M2、M1中的部分会转化为流通货币。
那么,M2在什么情况下会影响流通中的货币?叶航表示,有两种情况,一是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比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那流通中的货币就多了。
另一种情况,M2有部分是商业银行中企业存款和百姓储蓄,消费者和企业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会影响到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从而传递到物价上。如果市民和企业担心物价会上涨,恐慌性预期会让他们把钱取出来买东西,市场的钱一下子多了,东西自然就贵上去了。
M2/GDP与通胀无必然关联
关于M2,还有个疑问:M2/GDP比值比重过高是否意味着货币超发?是否推升了物价上涨?
近年来,中国M2存量呈现“加速度”上涨态势,M2增速持续大幅高于GDP增幅,造成M2存量占GDP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M2与GDP之比达到1.88,在世界范围内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对比国外的情况可以发现,M2占GDP之比与通胀的发生无必然联系。最明显的,日本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238.8%,但其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而邻国俄罗斯的物价指数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却仅有43.9%。
在经济学家余永定看来,因M2占GDP比重高就推断会发生通货膨胀没有道理,“中国物价上涨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