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PO专项检查进入第二阶段 首批30家企业被抽查

2013年04月11日 07:44   来源:人民日报   许志峰

  4月9日起,证监会对首批上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启动复查和抽查工作,首批30家在审企业将被抽查。历时3个月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至3月31日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企业已达166家,而中止审查的企业也达到109家。

  自查“逼退”166家企业

  从去年底开始,800多家企业排队等待IPO,被市场比喻为IPO“堰塞湖”。因此,此次专项检查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

  1月初,证监会宣布,拟对IPO在审企业的财务报告集中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此次检查从一开始就显现出较强的威慑力。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强调,检查中发现存在严重执业质量问题的,将转相关监管部门依法处理;发现财务造假、利润操纵等明确线索的,将转稽查部门做进一步调查;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发行人不配合中介机构实施核查,提供虚假财务资料的,一经初步查实,将依法移送立案稽查。

  此后,证监会每周公布的IPO在查企业情况表上,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企业数便不断增加。尤其是3月的最后一两周,终止审查的企业数出现激增。

  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31日,共收到610家企业的自查工作报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收到138家、265家、207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的有107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28家、49家、30家。在此期间,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162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

  更新的数据显示,出现在终止审查和中止审查名单上的企业还在继续增加。截至4月3日,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企业已达166家,而中止审查的企业也达到109家。

  首批30家企业被抽查

  4月3日,证监会进行了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这次抽取共抽出30家企业,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5%,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虑,这次选取工作采用抽签方式随机抽取,由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提供已提交自查报告的所有在审企业名单,由证券业协会主持本次抽取工作,具体抽取行为由该协会投行委员会成员完成。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和会计部将同系统有关单位组成15个检查组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将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由于尚有部分企业未提交自查报告,抽查企业的名单选取工作将分两次进行,本次抽取范围为已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下一轮抽查名单将选取10家企业。哪怕到下一轮提交报告的现存100多家企业撤到最后只剩下10来家,也会抽查10家。在人力物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如有需要也可能会另外增加一些抽查的数量。

  此外,至5月31日,既未提交自查报告,也未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证监会将启动专项复核程序,要求另聘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发行人财务资料进行复核;证监会将视复核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检查或提请稽查提前介入。

  部分中介机构受“关照”

  以前有违规记录在案的中介机构,在抽查中得到特别的“关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鉴于本次专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因此抽查过程将对以往存在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有所侧重。相关中介机构包括三类:自2010年以来,被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的;被发行部、创业板部、会计部采取监管措施的;因首发业务被立案稽查的中介机构。抽取时,将在由上述中介机构保荐或审计的企业范围内先行抽取拟抽查数量的一半,未被抽中的再与其他在审企业一起,抽取拟抽查的另一半。

  30家被抽中的IPO在审企业中,国信证券保荐的占到6家,排名第一;光大证券保荐的有5家,排在第二。此外,东方证券保荐的IPO在审企业有两家被抽中,且自身作为在审企业也同时被抽中。业内人士分析,国信证券与光大证券的高中签率,一方面是由于这两家机构待审项目多,被抽中的几率较大;另一方面,国信证券和光大证券曾被出示过警示函和谈话提醒。

  目前,正常在审的企业总数从前一周的759家骤降到615家,较此次IPO财务专项检查之初的近900家下降了1/4左右。在审企业数量大大减少,是此次财务专项审查初见成效的标志之一,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市场的融资压力。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