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在财务核查的威慑之下,162家拟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折戟自查,上市梦断。4月9日起,证监会将对首批上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启动复查和抽查工作,首批30家在审企业将被抽查。
与此同时,监管层再次强调“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披露案件和欺诈上市案件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加大;同时,还要加大对中介机构违法的查处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财务审查标准的提高,不仅对进行财务欺诈和业绩变脸的企业是一种震慑,同时也倒逼了中介机构的“回归本位”和“勤勉其责”。
财务自查162家企业“掉队”
证监会日前正式宣布,IPO在审企业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经过3个月的严格自查,财务核查风暴已逼退162家排队企业,其中,创业板有106家企业的IPO申请被终止审查,主板及中小板共有56家企业被终止审查。
至此,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创业板仍在排队的拟IPO企业数分别有138家、265家、207家,总计610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的有107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28家、49家、30家。
首批30家在审企业将被抽查
按照证监会的部署,在自查阶段结束后,财务专项检查的复核和抽查阶段接踵而来。4月3日,证监会选取的首批IPO抽查企业名单出炉。
公开信息显示,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采用抽签的方式,按照5%的比例,在已提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中随机抽取30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创业板10家。
此外,抽取过程中对以往有违规记录的中介机构也有所侧重,“问题投行”的保荐项目占了整体抽取比例的一半。
最终结果也印证了“侧重”的威力,30个“中标”项目涉及的14家保荐机构中,有7家券商有过“前科”,其中曾被出示过警示函的国信证券和谈话提醒的光大证券“中枪”率最高,分别有6家和5家项目被抽查。
接下来,证监会相关部门将对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并同时开始抽查工作。
强化中介机构责任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3日的通气会上同时透露,对涉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万福生科,证监会将尽快依据法定程序依法处理,同时对涉嫌未能勤勉尽责的平安证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立案调查,并将按证券法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这意味着,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中介机构的责任追究,以强化中介机构责任,促进其勤勉尽责。
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记者,随着中介机构集中度越来越高,一个项目出了问题,全部项目都可能会受到影响。上海一券商合规部门负责人表示:“提高财务审查标准,对进行财务欺诈的、在等待IPO过程中及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企业是一种震慑。”
■相关阅读
新股改革方案5月推出
8日,一位参与IPO在审企业财务审核的证监会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证监会已开会决定,IPO重启与新股发行新规改革配套方案同时推出,时间基本确定在5月底。同时新股改革五大思路也已明确。
上述人士表示,新股改革五大思路主要工作包括:一、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细化信披的要求,淡化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二、开展IPO专项核查工作,并结合工作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检查中取得的经验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规范中介机构和发行人的相关行为;三、完善定价约束机制,会进一步提前预披露时间;四、询价配售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继续抑制炒新。五、打击粉饰业绩等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华南某券商投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目前了解到的新股改革情况显示,相关上市门槛可能有所提高,新股改革中可能要添加“投资收益超过主营50%的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