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餐饮和农业企业撤回居多 IPO自查收官后投行忙翻

2013年04月09日 08:16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马燕

    编者按: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拟IPO企业名单显示,随着“财务专项检查”第一阶段的收官,最近一周(3月30日-4月3日)新增的终止、中止审查企业数量再次“爆棚”,分别达到43家和103家。最后一周撤单的企业中,不乏广州富力地产、净雅食品这样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为何终止、中止上市申请?本报今日聚焦“IPO财务专项检查,希望提供有益的投资参考。

    自证监会去年末对在审IPO企业发出《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后,至3月31日自查阶段已基本结束。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31日,证监会共收到610家企业的自查工作报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收到138家、265家、207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的有107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28家、49家、30家。在此期间,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162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

    对比2012年底的815家在审企业,自查阶段已经使大约25%的拟IPO企业退出或中止了审核进程,IPO堰塞湖得到明显缓解。

    撤回IPO投行心事重

    IPO自查阶段的收官,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投行和券商机构们都可以稍作喘息。撤回申请的企业该何去何从成为其背后投行的心头事。

    北京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表示,企业IPO撤回后,投行面临很多问题。“刚才我还在跟一个投行的老总沟通这个事情,他们的项目撤回来后,到底什么时候能上,怎么处理先前遗留的一些问题。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在忙这些事情,”刘平安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刘平安称,这次撤回的企业很多是在财务和税收方面不规范。这些问题如果要按照IPO的要求,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不规范的地方要花时间规范,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个月就能做到的”。

    刘平安还告诉记者,很多公司IPO的撤回过程中,其实是证监会还没有让他们撤,他们自己认为在某些方面不符合要求,就先撤下了。

    “证监会这次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实际上与市场上中介机构造假以至于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有相当大的关系,”刘平安认为,证监会此次的严厉检查措施是有必要的。如果对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不够,他们就有动机作假。在惩罚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只能够采取这样一种行政手段。

    被抽中券商机构备战底稿

    与撤回IPO的投行相比,被抽中公司的保荐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忙碌。

    按照既定计划,4月3日,证监会进行了抽查企业的选取工作,共抽出30家企业,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5%,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7家、13家、10家。

    在即将到来的抽查中,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多有抽中,其首发保荐业务将遭到前所未有的严格审视。国信证券财务审查前的68个项目中,有15家宣告终止审查、12家中止审查,同时有6个项目在此次抽选中被抽中;光大证券此前的26个保荐项目中,5家终止审查,4家中止审查,其余的17个项目中有5个被抽中。

    除此之外,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均有3个项目被抽到,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和国金证券则各有2个项目被抽中,平安证券有一个项目被抽中。

    一位有项目在审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最忙的还是被抽上的券商和会计师们,“证监会要检查的是券商和会计师的底稿,被抽中的券商和会计师现在肯定每天都在补底稿,检查底稿的完美性”。

    餐饮、农业企业撤回居多

    从行业来看,此次撤单潮中,餐饮企业、农业企业撤回的比较多,知名餐饮企业如静雅、顺峰等都撤回了IPO申请。

    有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农业企业主要是由于现金销售没办法核查,“这次要求对采购和销售都要百分百访谈核查。很多企业最后一年的财务各方面都已经比较规范了,但申报期的前两年存在大量的现金交易已经没办法要核查了。农业企业的客户变化也比较快,前两年是客户的,现在已经不是客户了,而且以前都是现金交易,现在核查三年很困难。”

    而餐饮企业上市困难,在该投行人士看来,主要是经营模式不太好掌控。

    最近两年都没有餐饮企业上市,该投行人士表示,虽然2012年有关餐饮企业的上市审核指导已经出来,但如何去审核餐饮企业,具体怎么落实,还是不很明确。

    “既然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模棱两可,态度暧昧,餐饮企业不如先撤回,等待各方面都明确后再启动上市。”

    多种力量裹挟企业重启IPO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大多还是会等待机会重启IPO。即使有企业本身可能会有“上市这么麻烦,干脆不上了”的想法,但参与企业上市的其他几方面不会答应。

    刘平安告诉记者,首先是投行不答应,“他们已经投入的很大的成本,前期拿到的只是很少的费用,IPO完成才能拿到大部分的佣金”;私募机构投资者也不会答应,因为上市后寻求退出是他们一个最大的收益方式。

    而重启IPO或许将是另一番景象。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认为,如果以后业绩增长到一定规模后,有些撤回的创业板拟IPO企业可能就不会选择上创业板了,因为虽然创业板IPO的PE不低,但已上市企业的PE比中小板要低。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