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年报“飘香”股价杀跌25% 市场压力促名酒回归

2013年04月07日 07:26   来源:新华网   

    已发布的上市公司年报里,酒企仍是“高光”板块。与普遍超50%的利润增长相比,白酒公司的股价异常萎靡,今年一季度板块已跌去约25%。“白酒闭着眼睛赚大钱的日子过去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环境下,名酒将放低身段拓展大众市场。

    旺季里酒企业绩创新低

    表面上,2012年的白酒业绩依然“香气四溢”。贵州茅台去年实现净利133亿元,同比增长52%。洋河股份实现净利62亿元,同比增长54%。五粮液实现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61%。

    但实际上,白酒去年的高增长有“强弩之末”的嫌疑。梳理财报可发现,在传统的消费旺季去年四季度,茅台净利润仅为29亿元,较三季度环比下滑16%。同期五粮液实现净利润21亿元,创下年内新低,被63家基金减持超过8000万股。

    品牌号召力较弱的二、三线酒企,利润缩水更为严重。如卷入“塑化剂超标”风波的酒鬼酒,去年四季度仅实现净利润0.37亿元,环比下滑约80%。

    由于严控三公经费已成趋势,今年白酒的销售依然惨淡。记者走访多家大型商超发现,白酒产品的促销战此起彼伏,“买一送一”已吸引不了消费者的眼球。在一些电商平台上,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仅为999元,不仅价格“腰斩”,而且货源相当充足。

    “预计今年一季度,白酒公司利润增速下滑的趋势将会持续,部分企业甚至会出现负增长。”国海证券研究员刘金沪表示。正是由于这样的悲观预期,今年以来酿酒(行情专区)板块整体下跌约25%,其中洋河股份、沱牌舍得、酒鬼酒和山西汾酒的股价跌幅均超过30%。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这两大巨头,市值分别蒸发450亿元和228亿元。

    去库存开始企业调低目标

    尽管政府并没有针对白酒出台专门的政策,但从今年春节前的“八项规定”,再到两会时的“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影响白酒消费的利空因素持续蔓延,对行业形成的压制之势已经超出了很多企业的预期。

    “无论是经销商还是酒厂,都该醒醒了。不要再对政策抱有幻想,觉得政策会是短期的。”在日前举行的成都糖酒会上,盛初咨询董事长王朝成如此告诫说。他认为,高端白酒市场未来会缓慢复苏,但短期还将继续调整。总体来说,白酒行业很难回到之前的疯狂状态,会进入相当理性的阶段。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过去的黄金十年,白酒行业高速发展,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库存,任何一个行业都很怕库存,但白酒以前不仅不怕库存,还以库存多为荣。因为白酒每年都会涨价,一涨价,库存就坐地升值。

    现在的情况完全逆转了。不少以前大量囤积茅台、五粮液的经销商见势不妙,为了周转资金开始抛货,导致供给大量释放,但需求的量又减少了,供大于求导致价格连续下跌。

    经销商的去库存压力,必然会传导给企业。贵州茅台表示,截至去年白酒行业已经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今年茅台的营业收入目标是增长20%,较去年的44%直接减半。五粮液今年力争实现收入增长15%,而去年的这一指标是34%。

    名酒放低身段开拓大众市场

    以此来看,说“拐点”也好,说“结构性调整期”也罢,白酒“黄金十年”落幕已成业内共识。以往过度依赖大团购模式、依靠政府资源的路子走不通了,不少酒企和经销商,都开始把目光转向平民化的大众市场。

    北京正一堂咨询公司董事长杨光表示,随着带有“灰色性质”的消费减少,以后做800元以上高端酒的企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有统计显示,高端白酒约50%的需求来自于政务和商务消费。

    高端白酒势头受阻,而受城镇化提振的中低端酒品,却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华泰证券研究员洪婷预计,在100元—300元的中档酒领域,随着地方政府保护减少,未来有望形成几个全国性的品牌。

    针对这种转变,酒企已开始调整。五粮液表示,今年在营销上将实现中高价产品与高价产品的并重,同时扩大中低价产品的市场份额。一贯以国酒自居的茅台,也表示将丰富产品结构,推出更多的“腰部品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主动“放低身段”,短期对业绩有冲击,长期对发展却是有利的。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长久依靠走人情市场,以及畸形的高消费支撑。如此经营的结果是,政策一“风吹草动”,企业就“伤风感冒”。如果酒企花更多的精力拓展非公消费市场,那么随着国内居民购买力的稳步提高,有望收获更坚实的业绩和更坚挺的股价。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