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地方铁路局公司化无时间表 专家称需等一两年

2013年03月28日 15:29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有消息人士称,铁路改革后18个铁路局(公司)将组建七大区域公司,目前来看,这个方案搁浅了。”昨天,某媒体报道的这条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11天前,3月17日7点30分,北京市复兴路10号,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白色标牌被另一块“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新牌子取而代之。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原“铁路部”的牌匾更换外,各地方铁路局的牌子都还没更换,而何时开始公司化转制也没有确切消息。

  铁路列服公司员工沈飞燕一如既往随列车检查提供高铁餐的服务,小沈说: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成立了,但她的工作一切如常,并没有什么变化。

  沈飞燕: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变化,但心里边还是会有一些不安,然后看看接下来会怎样吧,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我还不知道有什么变化。担心肯定会有一点,但是更希望是通过改制,自己会有一些更多的机会,工资能高一点,待遇能好一点。

  报道称,将原有18个铁路局组建成七大区域公司的设计方案未能施行,是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进行这样的改革不利于铁路的安全、稳定和管理。不过,在大部制改革的文案中记者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提法,而原铁道部内部的工作人员也未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连中国铁路总公司内,在定员、定岗、定编的“三定方案”没有出台前,人员没有任何变化。眼下,切实的是:在地方局牌子没有更换、改革方案没有进一步动作之前,基层人员依旧正常工作。北京某火车站一位铁路职工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

  铁路职工:我感觉没什么变化,真正有变化的时候,是在成立区域公司的时候,这时候变化比较大。这个改革触及的主要是铁道部,路局跟站段没变,一定要做好工作,保证安全稳定,不要给改革添乱。

  铁路是个庞大的系统,全路共有职工200多万人,可以想见,如此复杂、巨大的机构要进行改革,想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我们能够确切知道的是:除了广铁集团、青藏公司不用更名外,其他16个地方铁路局也要换牌,但是换牌时间还没有确定。

  其实,铁路改革尤其是政企分开的改革一直在推进。2011年原铁道部就制订了《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改革推进方案》,而这一轮的大部制改革重点也放在铁路系统上。那么,铁路未来的改革方向究竟会怎样?从时间上来看,大致需要一个多长的改革时间表呢?

  就在半个月前的两会期间,原铁道部部长、现任铁路总公司法定代表人盛光祖一再表明态度:铁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其目标是使各铁路局能够在公司化的机制转变中更适应市场经济特点。

  盛光祖:今天方案里说了,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我们努力让票更好买一些。市场化的票价应该是和市场对接。铁路的平均票价现在是偏低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广铁集团就率先改制,随后其享有多项生产经营自主权,如自主决定人事管理、员工报酬、内部机构设置等,不仅如此,广铁还创建了全路第一家股份制运输企业——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铁路系统目前唯一一家在内地、香港和纽约三地挂牌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其后,也有大秦铁路等铁路公司先后上市,随着高铁的不断开通,京沪、武广等多个市场化运营的高铁公司也纷纷出现,但铁路系统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使整个铁路市场化步伐仍显得力不从心。

  尽管各界期待,改革能尽快出台时间表,但包括铁路内部人士在内的有识之士却都力主,用更长的时间来换取铁路的平稳过渡。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嘉伦分析认为,铁路改革涉及机构、机制、人员、组织方式等方方面面,尤其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的火车票票价更是牵动人们的敏感神经,这样一套系统改革要到位没有一两年时间也将难以完成。

  纪嘉伦:我想不会把价格问题马上提到日程上,不会那么快。先把机构调一调,该归政府的政府管,该市场的归公司,先把机构变,变了以后有很多问题要逐步研究、落实的,没有两年的时间都出台不了。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