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大增带来消化难题
白酒行业在经历产量快速扩张后,人均消费量增长速度已不及产量增速,未来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激化。
在各地、各企业大幅扩产计划推动下,到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最终将达到多少?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某资深业内人士提供了一种估算的方法:以全国28家主要白酒企业,以及很有代表性的四川、贵州2015年产能增长规划为依据,28家主要白酒企业产量较2011年增长3倍,四川地区增长1倍,贵州地区“十二五”期间增长5倍。由此得出最保守的估计是2015年全国白酒产能较2011年增长一倍。即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出厂量为2051万千升。按照1瓶酒500毫升换算,也就是410亿瓶白酒。
如果按照全体13亿中国人计算,每人一年需要喝掉31.54瓶白酒;如果按照4亿成年男性计算,每人每年需要喝102.5瓶白酒,相当于每3.5天就要喝掉一瓶,这个频率和数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上述计算方法并不精确,不过也足以说明白酒行业面临的危机:如此大体量的白酒供应势必造成供需失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白酒“金三角”区域实地考察时发现,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扩张步伐仍未停止,原先制定的规划也在按部就班的推进中。
在泸州、宜宾等地考察中,记者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川酒勾天下”。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70%~80%的白酒都由四川的基酒勾调而成。四川基酒的需求状况能较好地反映全国白酒市场的产能情况
泸州市商务局酒类发展科科长殷国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去年新建了9100多口窖池,目前全市浓香型和酱香型窖池已经达到4.3万口。我们2015年规划的目标是全市窖池相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万口。”
殷国兵表示,“塑化剂风波过后,应该说我们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出来的粮食酒质量是可靠的,我们前期对为外地企业做配套的基酒生产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现在的日子还比较乐观。”
泸州老窖董秘曾颖透露,去年5月,公司1.8万口酒窖集中开工建设,布局在泸州的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等地方。其中,在泸州市纳溪区酒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老窖目前也有一些窖池在建,作为今后公司发展酒庄酒、定制酒用,这部分窖池作为高端、私人产品用,产量不会太大。
殷国兵透露,现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提出要发展酒类集中发展区,包括杏花村、苏酒集团等,但其模式都来源于泸州。
一方面整个行业都在担心产能过剩,但另一方,很多名酒企业都在扩充自己的基地,这是为什么呢?
有当地酒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像北方一些名酒企业,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靠外力输入基酒,建立自己牢固的基酒生产基地主要还是出于发展战略考虑;如红星二锅头在低端市场的销量非常大,泸州为其供应了不少基酒,甚至重庆江津都是红星二锅头的贴牌基地。”
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张单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新年份基酒价格走势比较弱,这主要与行业下游的景气度有关。”记者看到,“四川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由2012年9月份的101.82跌至今年2月份的99.59。
短期最大挑战:严控三公消费
白酒产能继续扩张,但需求端在遭遇各种利空之后,难以与产能相匹配。在各种利空之中,限制三公消费短期影响最大。
成都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业都有影响。公务消费市场突然就降了下来,包括公务会议,本来很多定好的会议直接退会,原来订好的餐饮也由桌餐改为自助餐。以今年1~2月为例,整个收入较同期下降,其中2月份收入同比下降1000余万,降幅高达80%,平均房价从850元/间下降至目前的610元/间,仅略高于成本价。
就高端白酒的库存而言,上述人士表示,在“十八大”前,该酒店茅台库存高达百万元以上,“十八大”后,开始平价处理。五粮液稍微好些,但现在酒水降价很厉害。
高档酒店的情况只是限制三公消费产生的影响的一个缩影,当前业内普遍的认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限制三公消费主要影响政务消费占比高的企业,如茅台、五粮液;具体到各个地方,限制三公消费也会对当地名酒企业的高端品牌造成打击,比如说主要销售市场在湖南的酒鬼酒、主要销售市场在江苏的洋河股份等。
东兴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刘家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限制三公消费对整个白酒产业都会有影响,只是影响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公务消费占营收比例较大的酒企影响更大,比如售价500元以上的白酒一般都是公务消费为主,普通老百姓不会经常消费500元以上的酒。”
长期深层利空:消费习惯改变
在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影响下,白酒行业的需求受到压制。此外,白酒行业还面临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即偏向于红酒、洋酒等替代性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红酒对白酒具备替代作用的观点很早就存在,不过至今这一现象似乎并不明显。现代人的健康观念更强,白酒作为高度数酒,对肝脏有损害,红酒更为年轻人接受,为什么这一替代效应至今还不明显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白酒的主力消费人群仍然集中于60后、70后,在商务活动中仍是以这一年龄人群为主,80后年轻一代影响力还很弱。有业内人士担心,当喝白酒的这一代人过去后,年轻一代接受白酒的程度将降低,这样很容易造成消费断层,而红酒相对于白酒市场容量还很小(排名前10的酿酒企业中只有张裕一家),但长远来看,已经有红酒逐步替代白酒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了担忧:“80后对白酒感兴趣的越来越少,那么未来靠什么占领市场?假如我们不关注下一代的消费,那么你想想10年后,又会有多少消费者来消费白酒呢?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就相当于在吃文化的老本,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能保证再过10年,红酒不会成为中国人消费的首选呢?”
某大型券商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红酒的快速发展及对终端的培养,已使消费者的酒类消费观发生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愈发明显,而这类人群是白酒消费的潜力人群,如果白酒行业不能解决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问题,红酒对白酒的替代不是没有可能,消费群体的转变是对白酒需求的另一大直接利空。
需求萎缩的现象已有体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起,以季度为周期统计,白酒的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变化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在6.5%、12.4%、16.6%;2012年前三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速分别为5.6%、8.3%、2.9%,其中在2012年第四季度,白酒期末库存较年初的增幅甚至达到20.1%,这创下了1998年有统计以来季度增幅的历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