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评估,目前全球影子银行的总规模近70万亿美元,占金融中介总资产的1/4。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如何,具有哪些特征?它是穿行于风险缝隙中的金融幽灵,还是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业内专家,共同把脉中国影子银行的功与过。
规模逾23万亿元
“影子银行在中国市场上是比较新的名词,随着融资需求的发展,国内金融产品进一步增多,影子银行的概念也相应出现。”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发言指出。
专家指出,影子银行是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包括实体和业务活动在内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作为游离于传统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用于期限或者流动性的转换,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具有期限错配,杠杆率高,对资产价格波动敏感等特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初步发展过程当中,与国外相比较为初级,运作程度、产品结构复杂性也比较低。”在王东明看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大体可划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系统;第二个层面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的系统;第三个层面是广泛的民间金融系统。“根据一些统计,我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大概是23万亿到25万亿元,占到国家金融总资产的1/4左右。”王东明说。
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 由于影子银行具有高杠杆率、高风险等特点,被公众误解为投机性融资工具。不过与会专家表示,影子银行符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影子的概念很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实际上影子银行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劳伦斯·芬克认为,中国经济在从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推动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很多资金闲置在银行账户中,这就需要有有效的机制,把资金投入到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当中,中国需要发展影子银行体系。
在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沈联涛看来,影子银行之所以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其背后有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房地产要融资,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基础设施需要融资,民营企业也需要融资。这是回避不了的市场需求。”“影子银行是中国金融家在信贷投放存在严格管制、不同金融市场存在严格分割的情况下,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出来的产品,它是市场的有益补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说。
风险可控但不容忽视
与会专家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中的多数产品都处在严格监管之下,不过在鼓励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对于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也应保持高度警惕。“跟国外一些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相比,我国绝大部分都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每发行一个理财产品都要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的结构、规模、收益率;而信托公司、企业财务公司所开发的被视为影子银行的产品,也都要受到净资本的约束。”巴曙松说。
以色列中央银行前行长雅各布·弗兰克尔认为,影子银行的特点在于其顺周期性,会将金融市场的问题加以放大。如果市场出现乐观情绪,影子银行就会放大这一情绪,增加杠杆率,使得信贷放量变得更加不可控制。而如果人们失去信心,它会放大悲观情绪,使系统的崩溃变得可能。“需要做的是如何解决顺周期的特点,在制度保障上有所设计。”雅各布·弗兰克尔说。
在沈联涛看来,影子银行的一大风险是产权不够清晰。“若出了问题,承担责任的是个人、银行还是政府?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