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移动去年末挑破了与腾讯微信之间“温情脉脉”的信令之争后,运营商与OTT业务(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赤裸裸的对决话题盈耳不绝——近日有消息称,运营商正在制订相应解决方案,准备提交工信部。
短信频频下降 彩信面临消失 矛头直指微信
“传统的电信业务受到了很多挑战,话音收入放缓,我们必须改变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发展移动互联网。”去年12月初的2012中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首次公开表示:“当前运营商都会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企业,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的这些业务使得我们原来的短信,甚至语音业务,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李跃的这一番话,在中移动日前发布的年度财报里再一次得到印证——数据显示,中移动去年的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为464.62亿元,低于2010年的468.89亿元。甚至有业内的专家惊呼:“彩信五年必死!”
虽然李跃表示“和腾讯间也有很多交流,希望他们的业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也希望他们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保护客户依法通信的行为等等”。但以腾讯的微信为首的OTT业务似乎并没有接下这根“橄榄枝”,与运营商之间的斗争越演越烈。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使用的OTT业务除了“已经开拓至欧美”的腾讯微信,还有小米的“米聊”,苹果自身携带的“iMessage”和“facetime”,都是热门选择。而目前所有的运营商仅对流量进行收费,而没有对信令收费。
借助网络 占用信令 运营商呼吁OTT收费
且不提只要利用WIFI便可以达成免费的文字、图片、语音甚至视频的传输,即便中移动优惠套餐中的2元5MB的费用,微信中只要用1元的上网流量,便能发出过百万个汉字,相比起1元仅能发10条短信而言,优势非常明显。咨询顾问公司Ovum的报告曾透露,2011年社交聊天应用程序使得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减少139亿美元。
而更让运营商担忧的,是微信等占用的“信令资源”。“微信在线时会不断向基站发送信令,告诉基站我在某个位置,我现在在线,这样的动作称为‘心跳状态’。手机QQ也会有,但没有微信那么频繁。过多的信令会导致‘信令风暴’。”业内人士解释道,如果把运营商的管道理解为公路的话,那么流量就是公路上的车,而信令是这么一个动作,它向基站发出请求,要求开放某条车道给它,但开放了之后却不一定去用。
李跃曾公开表示:“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大家没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2012年初,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在东京地区的网络发生故障,在持续四个多小时的故障期间,有252万用户受到影响。事后调查发现,激增的数据流量来自一款免费语音通信的Android应用,会每隔3至5分钟发送控制信令。
在国内,虽然还没出现过这样严重的状况,但是运营商频频表示“有压力”。中移动方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已经占用了中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目前看来,运营商与OTT企业收费之争,或许将有工信部介入。近日有消息称,按照工信部的要求,运营商正在制订相应解决方案,准备提交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