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益财富公布了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相关情况,1个月以下、1个月~3个月、3个月~6个月期限的产品市场占比均出现下滑;而6个月~1年、1年以上期限的产品市场占比呈上升态势。
3月24日,一银行理财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监管部门要求限制‘多对多’,错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限制,而资金流动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银行理财品期限越短,流动性风险就越大。”
上述分析师表示,降低流动性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短期产品发行规模,将期限调长一点,而一季度短期产品下滑也说明流动性风险有所降低。
去年10月,时任中行董事长肖钢率先指出“资金池”类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他说,银行发行的“资金池”类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理财专家徐建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大量发短期理财产品,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好卖。而如果银行大量发行长期理财产品,就有一种可能是预测人民币利息会上升。他还表示,理财产品非常短期是不正常甚至是错误的,资金的使用不会那么短,这是银行理财品的时间错配,银行资金使用时间一般长达3年~5年,而融资一般时间很短,为3个月~5个月。
对此,监管部门也采取了应对措施。银监会今年1月曾要求商业银行在随后三个月内进行自查整改,三个月内无法完成整改需向银监会报告,并提出今后如果仍违规开展此类业务,一经发现,将考虑停止其从事理财业务的资格。
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个月以下、1个月~3个月、3个月~6个月期限的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为3.99%、54.20%、25.72%,而去年全年同类期限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71%、54.55%、25.88%。而6个月~1年、1年以上期限的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为13.58%和2.37%,去年全年同类期限产品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2.38%和2.22%,分别增加了1.20和0.15个百分点。
上述分析师表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相对减少和其监管政策有一定关系,银行在设计产品时会考虑监管的因素。此前短期产品较多是因短期利率比较低,对银行而言用低成本的短期成本来匹配长期的“资产池”产品,有丰厚的利差。
“如果监管部门在4月发布限制政策,则短期产品就会受限,会影响后期产品发行规模,这也银行发行中长期理财产品加大力度的另外一个原因。”上述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