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官方发文批准QFII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引起各界热议。华安财险资管中心首席交易员熊建国21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QFII入场最大的意义在于促进债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尽管QFII带来的资金有限,但对于从未真正发生信用违约事件的内地债券市场而言,QFII的国际“眼光”有助于理清产品的信用利差。
2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拓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渠道,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资格及外汇局核批额度的QFII机构,可以向央行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
所谓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该制度是中国于2003年推出的,是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QFII投资标的逐步增加,规模亦稳步扩大。
2012年7月,证监会向社会公布《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允许QFII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持股比例上限则由20%提高到30%,以鼓励境外长期资金进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186家QFII获得共计408.35亿美元额度,约合人民币2500多亿元。
事实上,目前2500亿元的额度与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债的托管额23万亿元相比,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华泰证券债券研究员郭春燕表示,监管部门有意加大引入境外长期资金的力度,预计一些相关政策如适当降低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标准、扩大机构类型、放宽开立账户和资金汇出入限制等或将陆续出台。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扩大和债券市场的逐步开放,QFII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郭燕春进一步指出,就目前QFII的运作情况而言,其投资标的主要集中于股票,而股票又以大盘股、蓝筹股为主;以此推演,QFII在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过程应以中高评级债券为主。随着新发债主体资质的下移,未来QFII需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升中高评级债券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