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以来,基金公司子公司正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根据各基金公司披露的公告,目前已有25家基金公司子公司宣告成立,但人才问题也在迅速逼近。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些子公司普遍处于“人才饥渴”状态,从信托公司等机构“挖角”成为一条热门路径,母公司中从事非公募业务的员工也是重点延揽对象。“但要引进这些人才,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少不了的。”
“挖人战”火热上演
信托公司眼下成了基金公司子公司招募人才的重点阵地。这不仅是坊间传说,更得到了信托业内人士的证明。“现在基金公司从信托公司挖人的情况真是火热!不管是那些具有管理能力和拥有资源的高层,还是重点的产品研发和申报人员、管理渠道的营销人员,还是基层干活的信托经理,基金公司都有强烈的需求。我们公司最近就有一些同事朝这个方向流动了。”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较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这样透露道。
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两年信托公司的业务很红火,一些公司里重点部门的总监往往收入惊人,要把他们延揽到正处于开辟疆土阶段的基金公司子公司里去,也不一定是给出了更高的薪酬,而往往是提供了总经理的位置,让这些人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而对于中层和更基层的业务人士而言,则基金公司子公司很可能允诺了更高的业务分成。
“信托公司里薪水一般由底薪和业务提成构成,大信托公司更加规范一些,往往底薪占比相对较多而更给人稳定感,但业务分成也就少了。在一些小公司里,甚至都不给基层人员发底薪。话说回来,这两年形势好,有的团队一单做下来,一年就能提成一千来万,团队总共也就五六个人,人家也就不在乎什么底薪不底薪了。”上述人士如是说。
上述说法得到了一位基金业内人士的肯定。该基金业内人士透露,其所在公司的专户部门早就以事业部的形式与公募部门分开管理,投资经理的收入也主要依靠为客户带来的投资收益中的提成。这种模式已与信托等机构接轨,所以完全有可能在这方面提高砝码来吸引信托业人才。
子公司股权激励或更多涌现
近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公告了副总经理离任的消息,其实是前往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据记者了解,这位副总经理在该公司专户业务和社保、年金等机构业务方面经营数年,能力有目共睹,之所以要辞去在母公司所担任的职务,或许与筹建中的子公司将实行一定的员工持股有关。
“现在大部分子公司都是基金公司全资子公司,但是我们的子公司可能有几家股东,其中一部分就是员工持股。我们基金公司是国有控股,按照相关规定,员工不能持有子公司股份,所以要过去的人只好先辞掉这边的职务了。”这是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自从万家基金首次在子公司中引入股权激励,由子公司专职员工持有部分股份之后,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现在还只有寥寥几家。实际上,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基金公司股权激励,而是在子公司身上找到一个突破口,从业内交流情况来看,这可能是一种吸引原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加盟创业的有利形式。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数家基金公司正在考虑在成立子公司时采纳这种员工参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