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镇化不是遍地开花 应有顶层设计

2013年03月08日 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又在这里生活,又在这里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指出,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城镇化状态,但是,既然需要工业发展,那么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推进城镇化。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近两年共有30余个大规模建设小城镇的计划,分布在各个地级市。“这些城镇过去仅是一个乡或是县的规模,人口不足一万人,最终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形成一个个‘地大人稀’的空城。”

    蔡继明也指出,城镇化绝不是遍地开花,若所有小城镇都要发展,将是一个灾难。“过去几十年,我国从曾经的六万多个小城镇变成一万九千个,里面包括近2000个城关镇。因此,如果这些城关镇能发展起来,容纳近10万人口,这样就已经吸收了农村相当多的城镇化人口数量,所以一般的小城镇就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了。”

    “那城镇化到底是以大城市为主还是以中等城市或者是小城镇为主?”蔡继明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应该走大城市优先,小城市以大城市为依托来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和人口相比相对稀缺,而大城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的价值较高,因此,应选择优先发展大城市。

    蔡继明认为,城镇化应选择以下三类城市。第一,围绕区域重点城市发展,城镇化战略基本上是“两横三纵”,“两横”是长江和大陆桥,“三纵”指东南沿海一条线,中间京广、京沈一条铁路线,西边是包昆铁路线。未来绝大多数城市人口集中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群,周围有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第二,自然资源型城市,此类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遗产,这些城市虽然远离中心城市,但由旅游带动发展的空间较大。第三,偏远小城,将周围长期生活的农民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社区建设,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包括消费、教育、卫生、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公共服务。

    除城市规模规划,人口规划也应有顶层设计。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指出,我国流动人口达2.6亿人,流动主体与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大转变。

    因此,国家城镇化规划中要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融入,制定线路图与时间表。另外,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流动人口融合指标体系,在条件成熟时纳入国家政策化建设和社会转型约束指标,并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城镇化总体部署。

    全国政协委员、国开行监事长姚中民也指出,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应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并逐步推广。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