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二套房贷款申办条件趋严 部分地区首套房贷优惠收紧

2013年03月07日 08:18   来源:京华时报   

    针对房价过快上涨,“新国五条”指出,“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不过截至目前,京城多家银行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二套房政策调整通知,仍按原来二套房首付六成利率上浮10%执行,但对新政也已做好准备。

    二套房贷标准尚未变动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业务人员表示,“已经知晓相关国家政策,但具体这个首付提高与否由当地银监来决定,当前未收到任何通知,所以未作出调整。一旦收到通知,一定按通知调整。”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等待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实施细则,银行方面应该会按照具体的落地实施细则来调整信贷政策。”

    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等暂未接到任何通知,仍然按照此前的首付60%,贷款利率1.1倍基准利率执行。此外,民生、华夏等银行京城分支行,其个贷人员均表示暂未收到相关通知,仍然执行原有的首付60%以上,贷款利率仍然是基准利率的1.1倍。但上述银行均表示,一旦有相关通知将立即执行,不鼓励投机性住房需求。

    银行对贷款“认房又认贷”

    虽然目前银行二套房贷政策并未出现大的变动,但二套房贷款申办条件正在趋严。此前,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1月起对二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进行调整,能否贷款要根据已有住房的面积来定: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发放对象,仅限于现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9.4平方米(不含)的缴存职工家庭。

    从银行方面看,银行对贷款套数是“认房又认贷”,不光看家庭名下有没有房产,还要看客户在银行征信系统里有没有申请过房贷,如果有过一次就算一套。即使客户家庭现在名下没有房产,但之前贷款购买过房子如果再买房时就得按购买第二套住房来执行信贷标准。

    不过,由于全国房产部门的查询系统尚未完全联网,只能查到个人在部分地区的房产情况。在此次“新国五条”中,也有关于加强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规划,到2015年底,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个人住房信息原则上实现联网。

    调整二套房贷市场影响较小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房贷是否确定以审批作为界线,即如果审批获得通过,则该借款人不会受到政策改变影响。有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银行内部已经作出相关提示,敦促二套房贷客户加紧递交材料和办理相关手续,以免政策落地带来的影响。

    银行人士表示,虽然目前二套房贷政策暂未有变化,但是按照房价当前的走势,调整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据介绍,由于二套房贷占现有的个人按揭贷款比重并不高,大约在20%左右,所以提高二套房贷标准对银行的影响不会太大。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新国五条”的提出可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市场的震慑作用影响不会太大,目前市场价格上涨过快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而在一二线城市中二套房购房者的支付能力都比较强,对市场的威慑影响依然比较大。

    部分地区首套房贷优惠收紧

    截至目前,二套房贷利率收紧暂无消息,但是对于首套房贷收紧的猜测却是此起彼伏,一些地区也确实传出了首套房贷优惠政策收紧的消息。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地区银行暂时还是按兵不动。

    “目前我行首套房贷最低执行8.5折优惠,但还是要看具体客户的情况,一般客户可以拿到9折或者9.5折。”北京一家国有大行的业务人员告诉记者。

    张大伟认为,提高首套房折扣的基本为部分股份制银行,以北京为例,除非购房者收入证明过少,或者之前有过信用卡逾期等不良行为的,首套房购房者95%以上都可以享受8.5折左右的贷款利率折扣。

    张大伟表示,小部分银行提高首套房的信贷折扣,或者对二套房贷较少办理,是银行战略的需要。

(责任编辑:刘雅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