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左右,货币市场利率逐渐上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明显较之前紧张,这一情形已被部分投资人士视作警示信号,认为在流动性从紧的局面下,股市已失去上涨动力。
不过,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几位基金经理表示,国内经济目前处于弱复苏状态,若货币政策急剧收紧则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不会出现流动性过紧的局面,投资者无须过度担忧,真正需要关注的仍是经济的具体复苏状况。
流动性回归中性状态 约两周之前,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了暂停逾8个月的正回购操作,这给先前市场颇为乐观的流动性预期浇了一瓢凉水,而上周四,央行在公开市场也没有开展任何操作,投资者的逆回购预期再度落空。政策层面的几个动作,引起了市场的不少揣测。
“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信号已经比较明显了,12月以来的这轮反弹说到底就是流动性极度宽松之下的估值修复行情。我看A股接下来是没什么戏可唱了。”一家券商的宏观策略研究人士这样说道。
“春节后大盘蓝筹股票涨不上去了,可能也是流动性‘弹药不足’。”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也这样表示。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几位基金经理对于目前的资金面看法没有那么悲观。
“其实没那么严重,应该来说,目前的货币供应是从春节前过度宽松的状态适当收紧,回归到中性层面,属于一种‘纠偏’行为。但如果说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那我估计上半年是很难推出来的,不太可能会紧到这种程度。”一位中长期都坚守“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上周末对记者这样说道。
他解析道,其实从去年10月份开始,货币供应就开始趋向宽松,这也是与经济形势好转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在复苏,所需的货币量自然就增多了,而到年底时又有节日因素的考虑;伴随着流动性的改善,资产价格也开始出现上升,包括房地产等等。但总体而言,A股市场去年以来的这轮反弹不能仅仅归结为流动性的支撑作用,而是几种因素下的综合效应。
“一是实体经济的确已经见底,开始缓慢回升,其次也有资金面的改善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别外QFII等机构的买入也有推动作用。所以不能仅仅说是‘估值修复行情’。”这位基金经理表态道。
经济仍是弱复苏状态
虽然承认资金面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考虑到目前的实体经济情况,一些基金经理表示,严厉的货币从紧政策上半年难以出现,中期之内流动性都将保持宽紧适度的中性状态。
“从3月1日公布的2月份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来看,环比又出现下降,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还是比较弱的,没有呈现出很强劲的态势,还需要小心呵护。因此,如果在这个时点大力收紧货币,很有可能会挫伤还比较脆弱的实体经济。所以货币政策基调立即转向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我们估计在第三季度之前,通胀都不可能出现多严重的状况。”一家上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这样说道。
他同时表示,这一段时间以来,创业板、环保、医药等股票成为市场主角,连连走高,而大盘的周期性股票则“偃旗息鼓”或出现下挫,这其实反映了大家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不足,因为医药、环保等股票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还是相对较小的。
不过,有一些基金经理也认为,现在就断言A股反弹告终还为时尚早,目前是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需要密切关注实体经济的复苏状况。
“虽然是弱复苏,但是我们没有看到经济复苏有结束的迹象,所以眼下股市投资上我觉得最好还是边走边看,看经济复苏的形势而定,这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流动性的宽、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只是会有中短期的影响。”这位人士说道。(文章来源:金牛理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