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监管层或将加紧监控影子银行

2013年03月01日 09:02   来源:深圳商报   

    日前,外媒相继报出中国将出台更严格措施监控影子银行的信息。昨日,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他们表示这应当是方向。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金融机构将被要求详细披露销售给客户的表外投资工具信息。除了详细披露信息之外,监管层正讨论是否要对银行发售的表外投资产品设定硬上限。信息披露要求将在3月底或者4月初在上海开始试行。地方监管机构将要求银行向其注册地方发售的理财产品。“最主要目的是监管理财产品风险。信息披露将覆盖产品发售规模,品种,期限,和利息支付信息”。

    另外,监管层正考虑把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上限控制在其拥有储蓄规模的20%。现在尚不清楚这个比例将是一个硬上限,或者只是作为对银行的指导。

    昨日,记者就此信息向银行高层及金融学者了解情况。深圳某大型国有银行行长级人士并未对深圳商报记者谈及监管政策细节,但明确表示这一政策应当出台,这样可以加强表外资产监管的力度。“对于监管层来说,庞大的表外资产有多大规模,没有明确的统计上报口径是不好的”。他说。

    一位金融领域著名学者对记者表示,他已在外媒上看到相关信息,至于会否出台此监管政策,具体限制规模如何设定,尚不清楚。他分析称,如果按照外媒披露的银行理财规模是其所拥有的储蓄规模的20%,那与是其拥有的存款规模的20%区别很大。存款包括财政存款、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从影响来看,如果这一政策出台,对大行的影响要小于对小型银行的影响。大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在存款中的占比较中小银行小得多。中小银行受制于网点数量,其负债能力和资金成本均远高于大银行。另外,同业资产规模占比较大的银行所受影响也会更大。这位专家表示,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的确存在监管盲区,如果此政策出台,将会压缩银行的监管套利空间。

    近来,银监会已经对银行庞大的表外资产,主要是理财产品屡发监管令。比如叫停银信理财、严禁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限期银行三个月整顿的“资金池”理财产品。

    外媒称,目前中国的理财产品相当于银行系统存款总量的10%,但在三年前这个比例几乎为零。小银行尤其热衷发售理财产品来吸引新客户,他们中的部分已经接近上述20%的比例。这两项新监管规则将让银行更难以把存款转移到表外投资工具,从而减缓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爆炸性增长。昨某外资银行的研究部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现状与上述情形差不多。

    相关链接

    表外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这两年金融脱媒明显加速,资金会主动地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信托、券商、公私募基金都会扮演这个中介的角色。因此,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其金融中介的地位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发展表外市场成为其应对金融脱媒损失的主要手段。

    表外市场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中介,比如银信、银券合作都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但是商业银行早晚会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特别是当存款利率放开后,资金成本低廉的优势会被打破,所以商业银行会寻找控制权在自己手中的出路。第二阶段是表外资产的公私募化,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债券公募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商业银行是这个市场当仁不让的主角,一旦银行间和交易所在一级市场的壁垒被打破,商业银行会更加如鱼得水。另外,随着私募发行的开放,特别是发行平台的范围扩大,利用交易所平台拓展表外业务会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第三阶段就混业经营,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混业经营试点,并且尝到了甜头。不过,混业经营不是朝夕之事,业务互相渗透、交叉并能够产生正化学反应需要很长的时间。(浩子)

(责任编辑:郑海斌)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