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方正证券收购信托定音 混业经营考验管理成效

2013年02月28日 08:18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李瑾

  2月26日,方正证券(601901.SH)召开201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方正东亚信托的议案。通过斥资28.55亿元收购方正东亚信托70%股权,方正证券成为中国证券史上首家控股信托公司的证券公司。

  综合混业经营为新卖点

  根据监管层释放的信号及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现代金融业走向综合混业经营已成为“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各类金融机构看准此机会,纷纷筹谋获取“金融全牌照”。目前,方正证券已设立合资投行、期货、直投、合资基金等四家子公司,并持有盛京银行8.12%股权。

  方正证券董事长雷杰、副总裁何其聪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在信托收购完成之后,会有三个资产管理平台:信托、资产管理和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和信托合作是一个方面,此外公司的资管平台可做一部分融资,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则范围更加灵活,两者结合能起到一部分信托公司的作用。信托、资管、基金公司子公司都会把机构作为重点,优先满足大客户的资金需求。

  股东担忧管理问题

  在股东大会上,有股东提出,由于之前方正东亚信托和方正证券都属方正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平行级别,收购后方正东亚信托成为方正证券控股子公司,在此情况下,若想1+1>2,在解决管理问题上存在一些担忧。

  雷杰指出,收购完成之后,一定要做到1+1>2,首先体现在业务协同上。就三个资管平台而言,信托公司的牌照和业务范围目前来说功能最全、涉及范围最广,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资管还无法做到。信托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三个平台之间,应做好相互协同。

  在管理方面,雷杰表示,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毕竟是不同的金融行业,受不同监管部门的监管,分业监管、分业经营限制的存在决定了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突破,只能是业务的协同。在经营问题上,可以遵循公司治理的要求。

  何其聪表示,方正东亚信托和方正证券之前就协作的比较好,东亚信托亦是稳定的公司。方正证券会尊重信托的经营班子,若其经营得不好,从董事会的角度可对其施加影响。公司对考核有自信,作为经营团队来说,更看重的是实现业绩之后的位置、奖励,不会像一些国企类似“级别被降”的情况,内部不存在此问题。

  或存再融资预期

  近期有多家券商研报认为,收购方正东亚信托和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会对公司净资本产生较大消耗,方正证券未来或有融资压力,或有发债或增发的可能性。投资者疑问,方正证券收购方正东亚信托资金是否充足,会否启动再融资?

  方正证券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收购方正东亚信托所花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截止到现在,公司自有资金充足,并不会因为收购信托项目而给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就再融资而言,要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决定是否再融资。


(责任编辑:魏京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