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首月保费下滑:寿企长期主推高保费低保障产品自食恶果

2013年02月28日 07:53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新年首月各大公司的保费同比下滑,多家公司婉拒了《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关于这一残酷现实的探讨,某中资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甚至对记者直言,“咱不说这个好吗?一说就心情不好。”

    新年首月,寿险行业整体保费收入增长情况不佳,不过中融人寿、安邦人寿领衔的寿险公司则实现了第三、第四梯队公司的“逆袭”,成为除银行系险企及健康险公司之外的抢眼势力。

    而对于各大公司的保费同比下滑,本报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这背后有其主动谋求回归保障的转型的原因。如新华保险为引导价值经营的转型,已重新制定了不同产品的价值率,同时对考核体系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一边是两成以上的同比下滑速度,一边是超过6倍的增长,全国逾60家寿险公司(含健康险公司)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剧情。

    中邮人保寿等12家

    保费降幅超两成

    根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的统计,共有25家寿险公司1月份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其中包括中邮人寿、生命人寿、人保寿险、光大永明、中英人寿在内的共19家公司的降幅在一成以上,降幅达两成以上的公司仍有12家之多,市场排名十几位的民生人寿、合众人寿等也赫然在列。

    在世纪保网运营总监潘浩看来,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下滑是迟早的事。潘浩对记者道出了两大主因:一方面,保险公司的产品仍以分红险为主(据他观察,近三年都会在八成以上)、以银保业务为主,行业转型无新意;而在主推高保费、低保障的险种时,险企过度挖掘了市场资源,市场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在行业形象尚未好转的情况下,消费者“用脚投票”,学会了拒绝保险产品。

    忍痛转型

    新华调整考核体系

    也有业内人士对本报称,多家公司的保费数据不佳,与去年的行业治理销售误导不无关系,是整个寿险行业尚未适应的表现之一。而除了行业整体因素外,本报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公司的保费数据下滑的背后,是其主动谋求回归保障的转型。

    新华保险湖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冰对记者表示,新华为引导价值经营的转型,已重新制定了不同产品的价值率,同时对考核体系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据邱冰介绍,不同类型的产品的价值率是不同的,如健康险类保障型的产品的价值率是最高的,短期的返还型的产品价值率是非常低的。以前是按保费规模或标保来算,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原来10000元的保费只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保费。

    “我相信主动转型的选择是总公司在看重长远的情况下做出的,尽管这条路非常艰难。”邱冰对本报称,走在转型前列的公司,面临着损失保费丢份额的残酷现实,同时还有为引导市场对于保障型保险产品的认识与认可将投入更高成本的威胁。

    邱冰认为,回归保障是保险业趋势,对行业是好事,但仅一家或几家公司的转型肯定是不行的,尤其对率先转型的公司未必是好事。

    “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在价值转型注重保险的同时,有其他公司仍在主推三年期甚至一年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来夺取市场份额,这样我们就吃亏了。市场丢了,品牌就丢了,丢掉的品牌再重新树立起来,就难了。”

    大卖分红与万能产品

    中融安邦逆势夺取开门红

    而与上述情况截然相反,尽管行业整体增长情况不佳,但中融人寿、安邦人寿领衔的寿险公司,还是以5-6倍的同比增长速度,实现着第三、第四梯队公司的“逆袭”,成为除银行系险企及健康险公司之外的抢眼势力。

    数据显示,中融人寿1月份的保费收入为4.28亿元,同比增速达579.99%,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由上一年同期的0.05%猛增至0.31%,按保费规模计算的市场排名上升19个位次至第25位。

    记者查询中融人寿官网发现,在其全部10款寿险产品中,有9款产品为万能型(6款)或分红型(3款)产品;而其热销产品为“中融融盛连年终身寿险(万能型)B款条款”,该产品保险法缴纳方式为一次性缴纳,保险责任为疾病身故及全残、意外身故及全残。

    而安邦人寿1月份的保费收入以同比增长633.49%的势头增至8063万元,市场份额为0.06%,截至1月底的市场排名为第42位,相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2个位次。

    安邦人寿官网所示的9款银保产品中,7款为分红型产品,另外2款为万能型产品。而在安邦的9款个险产品中,有8款为分红型,其中4款为分红型的两全保险;记者随机查看“安邦财富尊享1号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发现,该产品是缴费期限为三年的短期缴费产品。

    一线城市热销健康险意外险

    京沪市场同比增长均超五成

    与寿险业保费的负增长相对的是,同为人身险的却更注重保障功能的健康险和意外险则实现了三成以上的保费增长。数据显示,全国保险业1月份的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05.6亿元,同比增长30.57%;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则同比增长34.84%至40亿元。

    从地区数据来看,在诸如北京、上海这类的一线城市,健康险及意外险两大险种的保费规模,均实现了五成以上的明显增长。如北京地区1月份的健康险、意外险保费收入规模分别为16.2亿元、2.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6.24%、78.74%;而在上海地区,健康险、意外险在1月份的保费规模分别实现57.05%、58.51%的增长至7.5亿元和2.8亿元。

    编者按:2013年首月保险业的保费数据已经出炉,产险同比增速回升至两成以上,寿险出现同比下滑,除了这些在预期中的主要特征外,《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还从这些寻常的数据中发现了新的特点,如产险的“地方枭雄”来势汹汹;寿险多位“大佬”保费同比下滑的背后经历转型隐情;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障型保险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在京沪等一线城市尤其明显等等。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