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海油溢价61%收购尼克森 值不值?

2013年02月27日 07:22   来源:人民日报   

    溢价61%,这笔收购值不值?

    收购交易总对价约151亿美元,并维持尼克森现有43亿美元债务。每股27.50美元的报价比尼克森2012年7月20日的收盘价溢价6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杨华说,报价综合了对尼克森股价的长期跟踪分析及对其净资产价值的判断,合理并具竞争力。

    尼克森股价在2008年曾达到40.99美元的高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股价大幅下降,至2012年6月,已跌至14.63美元低位,低于净资产价值约40%。

    “中海油坚持价值驱动的并购战略,在立足于中国海域的同时,遵循谨慎的并购战略,从资源、回报和风险三方面考虑海外发展。”杨华说。

    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尼克森公司日均油气产量为20.7万桶油当量。2012年中海油油气日均产量约在94万桶油当量。如果尼克森产量并入中海油,倘若中海油原有油气区块维持去年产量不变,预计2013年中海油油气日产量可突破110万桶油当量,达到114万桶左右。这样算来,2013年中海油产量可同比增长22%,远远超过中海油原先设定的95万桶的日产量目标。

    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表示,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相继获得海上原油勘探开采牌照后,使得原来处于“海上霸主”地位的中海油压力与日俱增。尼克森在北美、英国北海等区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产,为中海油增加了国际筹码。

    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尼克森在油砂、非常规天然气等领域的开采经验和技术也可以帮助中海油带来技术上的突破。

    追踪7年,成功经验是什么?

    2005年中海油发起185亿美元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因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提价、美国国会反对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阻挠而放弃。

    中国石油大学专家王震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为危机困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这笔收购成功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姬利表示,在收购尼克森之前,自2008年以来,中海油已经成功完成了5起海外收购,积累了丰富的并购运作经验和人才队伍,熟悉了海外并购相关的法律和财务流程,为成功“迎娶”尼克森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华说,早在2005年中海油就开始将尼克森作为主要战略收购对象长期跟踪。2011年中海油以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OPTI公司,与持股65%的尼克森成为合作伙伴,为此次整体收购打下良好基础。

    王震说,我国企业迟早会进入西方进行这样规模的收购,但中海油能首先成功,与其30多年对外合作打造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化形象密不可分。此外,与收购优尼科时相比,中海油内部高层意见更统一,行动坚定,战略得当。

    未来,如何可持续发展?

    “收购成功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王震说,我国石油企业进入西方市场面临商务运作能力、海外社会责任、国际化管理能力以及国际化人才等挑战。

    杨华说,中海油面临的挑战有公司接管后如何正常运转;如何在保证项目投资、资产增值和发展的同时,实现有效控制。中海油计划通过在卡尔加里设立总部,建立北美和中美洲运营平台,负责管理尼克森现有资产以及中海油在加拿大、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资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隆国强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不是为资源而资源,获得盈利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自身壮大,贸易能力提高,对国际市场影响力增强,国家能源保障也将提升。

    中企出海明显提速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明显提速,出境并购成为我国并购市场上一大亮点。

    据投中集团统计,2007年中国企业出海并购交易共107起,披露交易资金135.8亿美元,到2012年出海并购交易涨至166起,披露交易金额达到306亿美元,5年内并购案例数量增长了55%,交易金额增长了125%。

    “很多海外企业正在寻求重组和转型,为中国企业出海收购提供机遇。”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正平认为,当前全球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很多海外资产正处于价格低估阶段,在估值方面有较大的吸引力。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创出历史新高,现在还有更多交易正在蓄势待发。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日益清晰,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维持增长势头并再创新高。

    “并购交易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美国主流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田芳表示,跨国并购成功率较低、并购效果低于预期在全球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出海之前企业要做好多重预案,理性判断被收购企业的价值,不合算的交易要果断放弃;收购完成后,企业之间在管理和融合等方面也要做足功课,以免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甚至“小于一”的后果。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安蓓、朱诸、李雪)

    

(责任编辑:朱丹)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