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坑:全款罚息 超级坑:存单变保单

2013年02月26日 08:21   来源:长春晚报   

  去银行存定期,却变成了保险;信用卡差1分钱没还也遭全额罚息;说好的理财产品高收益,到期后却没了影儿;前期投保容易,后期理赔却很难……在日常的消费活动中,如果市民一不小心很可能就被忽悠了。谁动了您的钱包?下面案例里的事件,您遭遇过吗?

  未按时还款全额罚息

  “霸王条款”未止

  提起信用卡,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信贷消费模式的现代人来说自然不会陌生,面对邮箱里纷至沓来的信用卡信息,更是习以为常。据报道,“截止到2012年第四季度,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发卡总量突破35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为3.31亿张,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16.0%。”可以说信用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缺失,大有“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无忧”之便利。

  当然,凡事都具有双面性,信用卡也不例外。这张小小卡片,既轻便又能当钱使,对善于使用它的人来说,处处都是优点;不过,如果使用不当,麻烦也不断,说得夸张一点儿,一旦掉进它的陷阱里,想挣脱?何其难!

  去年10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关于西安市民王某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十余万元,5年后全额罚息欠款增至44万元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案例回放:

  2007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居民王某在中国民生银行西安分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截至2012年7月26日,王某共在银行透支178000余元,逾期1607天未还欠款,将近4年零5个月。2012年7月,王某因涉嫌恶意透支高达40余万元,被警方刑拘。王某交代先后于2006年、2007年分别在工商、交通、招商、中信四家银行办理了4张信用卡,都有长时间逾期不还欠款的情况。

  通过5家银行提供的消费记录来看,截至2012年8月,犯罪嫌疑人王某拖欠共计44万余元,然而其实际刷卡消费和取现的部分只有11.5万元,其余30余万元都是逾期未还欠款而产生的利息和滞纳金等费用。(摘自《北京晨报》)

  这种“滚雪球”式的罚息方法让不少市民大吃一惊,然而这并非个例,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银行尚未舍掉信用卡罚息这块“蛋糕”,全额罚息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仍屡见不鲜。“4月份我的信用卡账单是5605元,到期还款日前我去银行自动存款机还了5600元,本以为只差5元钱没还产生不了多少利息,可前两天我上网一查,竟然发现已经欠银行利息70多元。打电话给银行客服人员之后才知道,虽然我只差5元钱没还,但已经没有了免息待遇,已还的5600元也得缴纳万分之五的日利息。”

  提起银行这种少还零头全额罚息的“霸王条款”,不少网友马上吐槽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表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定要将此经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并希望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改变这种银行单方面“霸王条款”的做法,让更多的消费者在经济消费活动中得到更公平的待遇。

  银行误导?

  还是“误会”银行?

  去银行存款,储户往往被银行柜台人员和保险人员忽悠得一阵眩晕,结果存单变成保单,本来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可事后向银行追究责任时,往往得到的答复却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已经明确了合同内容,经过本人同意签字表明了态度,或者直接推卸责任说是消费者没搞清楚情况,购买之前产生了“误会”。这样的伎俩,让储户直呼防不胜防。

  案例回放:

  2012年5月,市民赵女士拿着6万元来到同志街某银行打算存定期,但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帮她办理手续,而是向她推荐了一款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保险产品,出于好奇赵女士多咨询了几句,看见赵女士对产品产生了兴趣,这位工作人员叫来其同事给她介绍产品情况,并带她到VIP窗口办了手续。

  去年年末,赵女士看好了一套房子,本打算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凑足首付款,却被告知已过了10天犹豫期,如果提前支取要付将近6000元手续费,这让赵女士很恼火。但由于手头资金过紧,一时没办法凑足购房钱款,去年12月17日,赵女士一气之下便去保险公司办理了退保,最后数数退到手里的钱只有54312元,眼看着6万元现金“存”进去半年,不但没有产生利息,反倒白白损失了近6000元,这让赵女士心里既后悔又不平衡。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此类“存单”变“保单”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随着各媒体对于此类行为的“曝光”已有不少市民提高了警惕,但很多人仍然逃不了银行的忽悠,在现实生活中屡屡中招,尤其不少中老年朋友,在购买产品之前并未真正了解产品风险以及相关说明,便草率签署了协议。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遭遇,不妨像赵女士一样拿起手中电话,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蒋诗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