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二季度后或转向偏紧
昨日,央行对一级交易商开展了28天及91天正回购操作询量,未开展逆回购操作询量。银行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意味着本周公开市场将净回笼8600亿元甚至更多。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预测,货币政策可能从二季度后转向偏紧。
昨日,商报记者整理央行统计数据发现,本周(2月18日~2月22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有8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到期规模为公开市场操作历史上单周最高水平。不过,从春节后前两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中短端已接近节前最宽松时水平,显示虽然存在逆回购到期压力,但在现金回流等有利因素支撑下,资金面已恢复宽松,市场机构对流动性预期保持乐观。
“本周央行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可能性很大。”市内一大型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分析,8600亿元逆回购将自然到期,与节后现金回流的正面因素基本抵销。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走势,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在资本流入的压力下,加上中国经济表现强劲,中国的通胀风险可能在下半年明显上升。此外,中国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在美国和日本量化宽松的大环境下,中国需要随时关注通胀压力。这也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可能逐步转向偏紧。
渣打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预计,中国的通胀水平将在2013年1月份短暂回落至1.9%以下,于2月份反弹到3.3%。预计2013年、2014年CPI年均增幅将分别达到4%和5%。预计中国央行将在2013年第四季度加息 0.25个百分点 ,2014年还会分4次加息。
对于人民币汇率,刘利刚认为,近期日元大幅贬值,可能促使中国央行对即期汇率进行干预来保证出口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国内的贸易活动在春节前后减少、出境游客增多,人民币可能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重庆商报)
谢旭人: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
2月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呼吁相关国家加快落实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并确保第15次份额总检查按时完成;同时希望IMF有效落实监督新决定。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会上指出,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
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显著,为全球再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全球需求再平衡关键在于有关国家加快结构改革,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竞争力,同时出台中期财政调整计划,减少政策不确定性,以启动私人部门需求,恢复增长。他呼吁G20分析各国储蓄水平差别悬殊的深层原因和促进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的有效途径。
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2013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扩大内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他强调指出,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G20各国应继续将促进复苏、增长和就业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推动结构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并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确保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发达国家应妥善处理好财政整顿与经济复苏的关系,在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中期财政可持续,并减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