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为何这波行情有人会“赚了指数不赚钱”

2013年02月16日 10:01   来源:金融时报   徐绍峰

  算起来,从2012年12月4日最低1949.46点,至2013年2月6日最高2441.73点,两个多月时间里,上证指数已大涨492.27点,最大涨幅达25.2%。在这样一波涨势凌厉、牛气冲天,而且是从低点涨起来的“牛市”初期行情中,如果说还有人不赚钱,确实有点匪夷所思。然而,现实非常残酷。统计数据显示,在大盘一路上行的两个多月间,仍有差不多两成多的股票逆市下跌。也就是说,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在这波行情中,只赚了指数,没赚到钱。

  逆市下跌的都是些什么股票?略加梳理,不难发现,这些跌跌不休的股票大致集中在2012年业绩预期不佳、行业发展预期不佳和去年四季度涨幅较大的三类股票中。而领涨此轮行情的则是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个股构成的蓝筹板块———金融股。其中,民生银行自此轮行情起点5.39元开始发力,上涨至2013年2月6日的11.91元,不仅最大涨幅高达121%,而且已冲破上证指数6124点时创下的高点10.91元。换言之,民生银行当下的股价,早已在6200点上方了。

  这表明,如果有投资者在这轮行情中“赚了指数不赚钱”,那他一定没有购买蓝筹股中的金融股,特别是其中的银行股。

  问题回到了原点,为什么有些投资者不愿购买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而宁愿持有那些业绩和行业预期不好的股票,甚至追高当时的热门股?原因固然很多,比如投资者喜欢题材股、小盘股,希望赚快钱,而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股自6124点调整以来,在差不多5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漫漫熊途,很少有人能忍受银行股如此这般的“鸡肋”行情和漫长下跌。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很多投资者不看好银行股。不看好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告诉投资者,银行业未来将面临多种风险因素,包括:盈利增长放缓,以及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同时利率市场化,将会增加信贷、利率及流动性风险;债券市场与非银行金融行业的快速增长也会影响银行业绩等。

  谁向投资者渲染和夸张了这些?外资投行!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高盛、瑞银等大投行就纷纷下调中国经济未来增速预期,中资银行股首当其冲。外资评级机构还连续发布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唱空的理由无非是经济有下滑风险、银行业利润预期下降、高风险的债务等。典型者如里昂证券亚洲区银行业研究部主管DerekOvington,他在彼时就表示,尽管目前内地银行股股价偏低,但内地银行仍面临很多不明朗因素,难以预测利率市场化所产生的影响,内地银行还面临不良贷款规模扩大的问题,短期内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外资投行不仅宏观上唱空银行股,还紧抓个别银行基本面的短暂变化,刻意放大,猛烈攻击。比如,外资投行针对民生银行2012年半年报中不良贷款余额从上年末的75.39亿元,上升至89.76亿元,同时不良贷款率达到0.69%,比上年末增加0.06个百分点,进行集体唱空和做空,以至2012年8月29日,民生银行H股突遭重挫,大跌4.33%,随后几个交易日更是下跌连连。到9月3日时,H股的下跌开始传导至A股的银行股,有人在大宗交易平台以5.24元抛售500万股民生银行A股,这比当天5.78元的收盘价足足低了9.34%。而民生银行的下跌,还波及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等多只银行股。

  重温民生银行此轮行情的走势,人们会惊讶发现:2012年9月5日被大单砸出的5.39元,竟是民生银行此轮牛市行情的起点。最怪异的是,9月5日的大阴,9月6日旋即被收复,成交更是放出天量。是谁在卖,又是谁在买?这是否就是外资投行精心布局的一场诱空阴谋,目的是砸香港中资银行股,引发A股银行股跟风下跌,以便QFII、RQFII在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中收集廉价银行股筹码?不论怎样,迄今为止的银行股走势足以证明,彼时外资投行唱空中资银行股确属别有用心。

  外资投行唱空中资银行股的用心,难道国人都没看出?A股蓝筹股价值被严重低估,难道就没有有识之士振臂高呼?当然不是。国内不仅有人看到了蓝筹股价值,而且还化身为蓝筹股“促销员”,他就是郭树清。郭树清上任以来,一直推崇蓝筹股。他不仅在《经济学人》领军者会议上称,“蓝筹的估值现在还比较低”,还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沪深300等蓝筹股的静态市盈率不足13倍,动态市盈率为11.2倍,显示出比较罕见的投资价值,这意味即时投资的年收益率平均可以达到8%以上。”只可惜,人们过于相信外资投行哗众取宠的言论,而对证监会主席的肺腑之言却充耳不闻,甚至不屑一顾。

  人们一定奇怪,为何外资投行说错了,而郭树清说对了?其实,除了外资投行本身就是利益中人,难免为利益说话,而郭树清作为监管者一直用心守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外,最根本的还是,郭树清看到的是A股市场发展的大趋势,这就是:随着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价值投资理念一定深入人心,被低估的蓝筹股一定会得到机构投资者的挖掘,中国股市一定会逐步与成熟市场接轨。

  回到开头,为什么这波行情中,不少投资者会“赚了指数不赚钱”?当股市中散户占比不断下降,机构投资者占比逐年上升,这个变化一定会给市场的价值理念带来革命性变化。看到这个变化并顺应这个变化者,赚钱;反之,这次“赚了指数不赚钱”,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责任编辑:刘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