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2年12月4日的本轮多头行情并没有终结的迹象,尽管一般投资者的“恐高”情绪渐浓,但在经济企稳反弹延续以及政策红利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场外资金仍源源不断入场,A股的强势格局料将贯穿春节前后。
在“红一月”的情况下,“红二月”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由于此前指数累积了较大的涨幅,获利盘回吐压力较重,春节后A股更可能进入本轮行情的下半场,即以震荡的方式延续强势格局,指数涨升空间有限,但结构性的机会仍将层出不穷。在品种选择上,可沿周期补涨、年报业绩以及政策受益三条主线参与下半场反弹。
尽管本轮指数的反弹行情始于2012年12月4日,但以银行为首的权重股实际上在2012年9月即已止跌,表明机构资金在那时就已经开始低位建仓。而这一时间点与我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见底趋于一致。统计数据显示,PPI指数于2012年9月份见到最低点,同比下降3.60%;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指数则在2012年8月份见底,当月制造业PMI数值为49.2%,创2011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然,在确认经济于2012年三季度见底后,机构资金开始增持A股中的低估值蓝筹股。
可见,本轮反弹的基础是经济阶段性触底反弹,政策红利则更多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既然经济复苏是本轮反弹的基石,那么大概率上本轮反弹的终点将与经济复苏的中断同步出现。投资者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仍然偏向乐观,A股强势反弹的基石不会在春节后动摇。
政策红利持续发酵指数料震荡攀升
经济的阶段性企稳为反弹奠定了基础,而真正令指数一飞冲天的推动力来自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显著改善。由于A股更易受来自政策面的影响,因此A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变化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而管理层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动作极大地振奋了投资者信心,有效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从目前的政策面信息来看,管理层对于股市的呵护之意溢于言表。在供给层面,严格审查申请IPO的公司财报,IPO重启暂无时间表;需求层面,管理层积极引入境外机构资金,试图增加A股流动性。
1月29日,大陆方面证券及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郭树清及台湾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陈裕璋在台北共同主持了首次两岸证券及期货监管合作会议,就ECFA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两岸资本市场合作的有关事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磋商。双方将共同推动两岸资本市场在资金双向流动及机构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据称,大陆方面考虑增千亿额度用于台RQFII试点。
这已不是管理层第一次提及扩大RQFII额度,此前郭树清在香港举行的2013亚洲金融论坛上就曾表示,希望QFII和RQFII扩10倍。此外,日前有媒体报道,住房公积金入市倒计时,有关方面正准备修订条例。可以说,管理层在A股解决供需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而“活水”的引进也令A股具备了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当然,由于境外资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热钱流入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也为A股流动性注入了新的水源。
目前,无论是QFII及RQFII额度的扩大还是长期资金的入市,都还停留在预期层面,而这种对A股流动性的乐观预期将支持指数延续升势。
“恐高”无必要三主线把握节后行情
在指数头也不回地上涨近500点后,重仓的投资者难免出现“畏高”情绪。2100点以来,部分资金一有风吹草动即获利了结,结果屡屡惨遭洗盘。
本轮反弹以来,很多投资者都在抱怨跑输大盘 ,但事实上,根据统计,两市绝大多数个股涨幅均高于同期沪综指表现。因此,投资者跑输大盘可能主要源于自己在操作上的误区。由于欠缺对本轮反弹启动主要因素的清晰认识,大部分投资者对本轮反弹更多持有超跌反弹的心态,认为超跌反弹随时可能结束,一有浮盈即获利了结,转战他股,频繁短线操作,追逐强势股,摈弃大市值的蓝筹股,结果错过了最具安全边际的银行股的盈利阶段。投资方式的偏差与投资者在近两年形成的熊市思维密切相关。
因此,投资者应尽快摈弃熊市思维,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本轮多头行情中来,坚定持股信心。指数的高低并不由一般投资者所决定,但只要决定本轮多头行情的主要因素不变,那么行情就不会改变既有运行趋势。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与其天天猜顶、一震就跑,不如顺势而为,在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出现逆转信号,或指数出现筑头迹象之时再选择从容离场。
具体来看,在节后的操作上,可以重点关注三条主线。
首先,投资者可关注周期板块补涨带来的机会。既然本轮反弹的基石在于经济企稳复苏,那么周期板块理应成为本轮反弹的先头部队,但有色金属、煤炭等强周期的资源板块在本轮反弹中明显滞涨。有分析指出,本轮反弹以来,多头行情中“煤飞色舞”的标准动作始终未能有效出现,这主要受制于有色金属与煤炭板块基本面反转的迹象迟迟未现,但随着经济的企稳反弹,强周期板块的补涨值得期待。此外,即使是在领涨主力金融板块内部,也存在着补涨机会,诸如国有银行股、券商 、保险等金融股也存在着继续上涨的空间。
其次,可持续关注年报业绩优秀个股表现。部分发布年报业绩预增的个股均已实现了一轮上涨行情,并在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出现一定的回落,此类绩优股可持续关注,特别是经过了前期的冲高回落后估值水平再度回到合理区间的绩优股,在年报业绩正式出炉前仍有上涨机会,投资者应坚定持有信心。
最后,对于激进资金而言,以题材概念为主的结构性机会仍将反复发酵。由于当前资金风险偏好较高,任何来自政策层面的消息都有可能带来一轮题材炒作,如深圳土改概念、军工概念、PM2.5概念等等。未来,诸如此类的题材性机会仍将层出不穷。但对于题材股的投机应速战速决,不宜恋战,以规避个股基本面不及预期带来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