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蛇年债市波动加大 一季度难觅趋势性行情

2013年02月12日 12:14   来源:新华网   杨溢仁

    辞旧迎新,告别了2012年的“龙抬头”行情,在经济企稳回升及通胀温和的基本面组合下,近来被业界视为“避风港”的债市料难延续年前的强势姿态,持续承压。尤以信用债市场而言,伴随供需情况的转变,其风险亦在逐步累积,后期调整压力不言而喻。

    供需转换影响偏空

    就需求角度考量,自去年10月份开始,债券基金的发行速度便出现了持续下降,在股票市场强劲反弹的背景下,目前信用债需求正面临拐点。

    “尽管部分机构可能会出于春节期间持有票息的考虑,而选择买入信用债,但个人认为此类操作的风险较大。”有券商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首先,目前海外市场风险资产趋势看好,春节期间更可能累计的是对国内风险资产的利好;其次,春节后信用债供给会继续加大,届时信用债调整的压力将会更大。”

    毫无疑问,当前业界对信用债需求方从债券到权益的转换,以及影子银行清理带来的需求冲击较为担忧。

    来自申万研究所的观点亦认为,“由于监管层对银行理财监管更加严格,理财收益下降而风险资产收益率提高,这必然会导致信用债的需求出现减弱。”另外,从供给角度而言,由于当前发行利率不断降低,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债融资。

    不仅如此,伴随地方政府陆续换届完毕,地方投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城投债放量势在必行。因此,鉴于节后信用债进一步放量的判断,加之未来股市或继续上涨,则信用债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调整时间悄然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春节前,关于“11超日债”的兑付风险问题贯穿了整个市场的信用层面,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交易所高收益债在1月份的火热走势。

    “这是由于市场对此已有心理预期。”部分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高管解释称,“现阶段信用风险事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与短期经济反弹并不矛盾,因为此轮复苏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去产能的推进,必然会有局部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恶化。”

    在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黄文涛看来,“宏观经济虽企稳,可信用风险警报并没有解除。”

    首先,当前的危机救赎成本正在升高。信用债的风险缓释最终需要财政买单或是银行支援。然而,今年中国无论是财政实力还是银行资产质量都会有所下降。一方面,坚持房地产调控,意味着土地财政收入的拮据,民生和保障意味着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遭受压缩。另一方面,企业去产能、去杠杆将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成为趋势,这一过程同时还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中银行所受的冲击,最终也将影响其对不良资产的救援空间。

    其次,市场隐患逐渐增加。由于去年债券市场行情火爆,配置需求旺盛,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凸显促使大量企业集中发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大行其道,低资质信用债发行规模激增。

    “1月份的强劲走势,可能促使下一次调整的时间提前,比如往年都是5-6月才出现的变盘,今年可能会在3-4月。”第一创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胡泽利坦言,“截至目前,交易所大部分高收益债的收益率已经降至至少是2012年以来的低位,而当前无论是资金利率,还是利率产品收益率水平,在理论上均不能对目前如此之低的收益率构成支撑。再者,年前的大幅上涨,也有可能是部分机构抱着持券过节的心态而做好超调至少20BP的心理准备推动的,在节后一段时间,市场可能出现上涨乏力的状态。”

    节后配置看城投

    显然,一月的信用债市场走出了一波牛市变陡行情,资金面的极度宽松导致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曲线迅速变陡。可与此同时,利率品种表现较为平淡,收益率低位振荡,并没有走出牛市行情。这样的走势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基本面和资金面,短端品种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预期,达到了收益率的阶段性底部。

    而展望一季度的后半段,资金水平料能保持宽松,却难“再下一城”,市场普遍判断,当前信用债曲线已经反应了利差下行的预期。如果说2012年行情为“龙抬头”,那么2013年在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下信用债行情仅为“小龙戏水”,尤其站在目前的时点来看估值并无优势。

    具体到投资策略上,鉴于目前价差收益空间不大,建议机构缩短久期,减持流动性差的低评级品种。

    此外,对于部分年报预亏的发债企业同样需要予以关注。目前,预告亏损的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尤其是新能源)、钢铁、化工这几个子行业。

    多位商行交易员称,“伴随信用风险事件的频发,虽然实质违约尚未出现,但未来民营产业债仍较可能受到波及。建议优先选择城投中的质优品种,并适当控制久期。”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