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理财“大单”频现 银行节前瞄上闲置资金

2013年01月30日 07:43   来源:经济导报   

    “高收益理财,30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吕5.1%,近日有售,欲购从速。”28日,市民王先生一边向经济导报记者展示自己刚刚收到的短信一边感叹,“像这样的短信我今天就收到了6条。”

    “都想趁着节前多揽点资金,保证节后有足够的空间完成任务。”29日,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夏林对导报记者说,春节前推出高收益理财是为了吸引即将拿到“年终奖”的客户。

    导报记者了解到,去年元旦前,银行为年末揽储之需,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当时不少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但进入今年1月份后,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下降,中长期产品收益多在4.5%左右。然而,随着春节日益临近,这些高收益产品再度出现。

    导报记者28日在几家银行营业厅看到,其门口的理财产品公示牌上,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4.8%、4.9%的理财产品并不少见,部分产品收益率已经超过5%。如兴业银行正在销售的一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5.1%,主要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与之类似的还有民生银行等多家股份银行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超过了5%,最高达到6.5%。

    “实际上,投向债券等稳健市场的资金,能够长期保持5%高收益是不可能的,银行更多地是以此吸引存款。”夏林表示。对于购买理财所要求的5万甚至10万元的门槛,夏林表示,银行之所以选择此时推出高收益理财,也是考虑到此时的个人客户有大笔“进账”的机会。“我的一个客户在外企工作,他和妻子的年终奖、当月工资奖金加起来就过10万元了。”夏林表示,随着各单位年终奖金相继兑付,十几万元、数十万元的理财“大单”频频在银行上演。

    除了个人客户,年底手头富余的公司客户也成为理财产品的“粉丝”。导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月28日,已有超过20多家上市公司购买或有投资理财产品的计划。

    对此,建设银行理财规划师陈倩对导报记者表示,在月末季末、节日前等银行热衷发行高收益理财的时间点,购买理财产品有益于资产保值升值。不过,投资者应该看好产品说明,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需避免购买投向信托、证券等市场的高收益、高风险理财产品,避免自身资产承受更多风险。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