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允许台资券商控股 赴台上市大陆已无障碍

2013年01月30日 07:34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1月29日,抵达台湾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台北召开了首次两岸证券监理合作平台会议。会后,好消息频传。

    据悉,中国证监会将允许台资券商控股大陆券商,并且研究为台湾增加千亿RQFII投资额度。同时,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童道驰也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支持优质大陆企业赴台上市。

    “入台随俗”什么都能谈

    郭树清于1月28日抵达台湾,对于这位上任才一年多的中国证监会新主席,台湾媒体给予了“亲切温和”形容,并且称赞其“台味”十足。

    “中国证监会会开放多少QFII额度给台湾?”、“多少QDII资金会来台投资?”、“是否会开放大陆企业赴台上市?”当日在桃园机场,郭树清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回避,而是表示这些都“会研究、会谈”。在谈到两岸证券市场交流时,郭树清更是“入乡随俗”地用了很多台湾方面的遣词。

    对于首次两岸证券监理合作平台会议,从台湾媒体报道来看,成果斐然,双方在多方面达成了一致。

    其中,中国证监会将允许台资证券商与陆资在上海、福建和深圳合资设立证券公司,台资持股可达51%,不限业务类别。而目前中国允许外资券商在大陆的参股上限为49%,并且目前大陆并不允许有外资股权的券商从事A股经纪业务。

    而对于各界颇为关心的RQFII额度,鉴于台湾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近期台湾市场希望能增加千亿RQFII投资额度,对于该需求证监会将予以积极考虑,以利于台湾投资者投资人民币产品更便利,丰富人民币产品的品种。

    “台湾投资者的投资经验相对于大陆投资者更为成熟,引入台湾投资者有利于丰富A股多层次投资架构的发展,同时也能拓展台湾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这是互惠两岸的举措。”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陆企赴台获支持

    在昨日的两岸证券监理合作平台会议结束后,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童道驰在记者会上还特别针对大陆企业赴台上市作出了表态。他表示,“对于优质大陆企业到台湾上市,证监会对此表示支持,大陆企业赴台上市在法律上和政策上没有障碍。”

    童道驰指出,目前有21家在大陆注册的台资企业获准在大陆上市。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跟其他大陆企业有一样的程序和标准。此外,证监会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市场上市,同时也支持符合条件的大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到大陆以外的其他市场上市。

    “相对于两岸企业直接的互相投资,这种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间接投资的做法更加切实可行,双方的障碍也会更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过陆企赴台上市对于台湾监管层而言,审核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时上市后的监管问题也需要双方做更多沟通。”

    早在去年,台湾证交所董事长薛琦便表示,会加强研究让企业在台、港同步上市,以及力争海外上市企业赴台作二次上市。

    “对于台湾证券监管层而言,他们更欢迎已经在大陆以外成功实现境外上市的大陆企业,这样在审核过程中他们也会更加放心。”唐永红向记者指出。

    而对于首批可能赴台上市的大陆企业类型,唐永红表示较难预测,但从大陆企业对台直接投资的情况来看,台湾当局对于大陆大型央企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门槛设置也会比较高,相对而言,大陆民营企业可能更加容易一些。

    对等开放还需时间

    尽管两岸双方就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市场进入政策协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相互开放或放宽限制的新措施,但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实现两岸证券市场对等开放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两岸双方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宋颂兴指出,“我认为达成两岸证券市场对等开放还需要经历三个时间段。”

    宋颂兴认为第一个阶段应该是台湾也要加快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而就在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已经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其中规定海峡两岸的金融机构除可通过代理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也可通过清算行渠道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在解决直接通过离岸结算完成人民币兑换事宜后,两岸便可以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而第三步便是引入个人投资者,让大陆散户和台湾散户都能投资两岸市场,真正实现两岸对等开放。

    然而,宋颂兴也指出,要完成这些步骤还需要两岸双方更多的交流和研讨,要实现两岸个人投资者对双方证券市场的直接投资,可能还需要3—5年的时间。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