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大富科技变“大亏” 光大保德信、兴全抢食变脸股

2013年01月29日 08:27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丁丁

  变脸不断的创业板再添新成员。

  上市两年之后,大富科技(300134.SZ)继2011年度业绩出现下滑之后,进一步坠落为一家亏损公司。

  1月28日,大富科技发布预亏公告,称201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48亿元至1.53亿元之间。就在去年,大富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还高达1.87亿元。

  “短短一年间,净利润一盈一亏之间就相差3亿多元,创业板的公司变起脸来真是太可怕了。”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对此感叹。

  大富科技业绩变脸在给投资者上了一课的同时,亦使得持股其中的机构纷纷中枪,其中,兴业全球基金和光大保德信旗下基金无疑受伤最重。

  大富变大亏

  事实上,大富科技的业绩变脸并非没有预兆。

  早在2012年中期,大富科技业绩的下滑趋势就已经显现。其中报显示,大富科技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08.09万元。虽然仍处于盈利状态,但同比高达63.1%的降幅还是让这家创业板公司备受指责。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已注定亏损的大富科技,在2012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出现了亏损局面。公司三季报显示,2012年7-9月,大富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31.4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0.36%。

  与此同时,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也成为负数,仅为-4023.3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9.13%。

  对此,大富科技在其公告中解释称,“为了发展原有业务及积极进入新的市场和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投资并购业务,增加了相应的并购费用和整合费用,同时受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及通信行业整体低迷的影响,公司在2012 年第三季度出现亏损。”

  安信证券通信设备行业分析师王学恒则认为,“高毛利率的爱立信订单下滑明显,华为在二季度TD5期订单结束后也没有持续输入。此外,深圳弗雷和苏州波尔威从三季度开始并表,由于刚刚接管,两家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同时,部分主营业务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增加,致使大富科技的产品毛利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此外,大富科技对WLAN、天线以及下一代通信产品等一系列共性产品的研发投入,较去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高水平管理人才储备引起的工资薪酬及房屋租金增加,都导致了管理费用支出的增长较快。

  正是在上述重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大富科技慢慢滑向了“大亏”的深渊。

  兴全光大保德信抢食变脸股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三季度就已经显露出变脸本色的大富科技,似乎开始免疫。

  当日在大盘暴涨2.41%的带动下,大富科技在二级市场上最终仍以“翻红”收盘。然而,其2012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却是一路下跌,尤其是进入当年的第四季度。

  “一天的股价翻红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关键还是得看未来公司的经营和业绩情况,如果持续没有改善,未来出现什么情况还不好说。”上述私募人士对此表示,在其看来,有的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是因为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而有的则是造假上市之后的原形毕露。

  毫无疑问,不管大富科技属于哪一种情形,在高点介入这家变脸公司的机构投资者,都要为其选股的后果埋单。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第一季度,持有大富科技的还仅有3只公募基金,分别是华夏盛世精选、华夏红利混合和交银施罗德趋势优先,各自持有99.99万股、90万股和78.59万股。

  然而,颇为反常的是,公募基金在第二季度突然抱团进入大富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共有20只公募基金同时持有大富科技。

  其中,兴全社会责任在二季度,一举买入235.56万股,一跃成为持股最多的公募机构。与此同时,信诚四季红混合,买入142.74万股;而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则买入113.71万股。

  随着大富科技中期报告中业绩的下滑,多数机构慌忙“撤退”。持有大富科技的机构,从第二季度的21只,锐减至5只。

  然而,蹊跷的是,兴全社会责任股票型基金却并未选择减仓,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仍持有235.56万股,勇敢的担起了为其他撤退机构站岗的“责任”。

  更有甚者,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在其他机构纷纷撤离的同时,无视大富科技业绩下滑之势,三季度大举加仓369.7万股,累计持有大富科技高达483.41万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同样对大富科技死心塌地的机构,还有上投摩根。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买入大富科技139.99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大富科技2012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区间成交均价分别是12.90元和12.65元,对应大富科技28日8.85元的收盘价,如今已缩水高达30%左右。

  大富科技究竟靠什么“迷惑”了那些看似专业的机构,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