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耀眼的数据迷花了眼,1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上升,掩盖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1月24日,反映中小企业的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亮相,1月份高达51.9,这是该数据连续第五个月回升,连续第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新订单指数略有下降,仍在52.7的高值,说明内需增长较为强劲,外需也在温和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上方,过去一年来第三次突破荣枯分水岭。
奇怪的是,数据公布后市场并未有强烈反响。上证指数午后一度跌破2300点,随后拉升,收报于2302点,下跌0.79%。一直受到中国经济上升利好刺激的澳元反映十分平淡,与美元比价从23日收盘的1.0553,下行到24日午后的1.0522左右。
市场之所以不买账,一方面是前期利好已经充分体现在价格中,另一方面是隐性风险依然存在。
中国投资刚一拉动经济,国际铁矿石价格就大涨特涨,中国投资热永远是国际大宗商品的助燃剂。自去年12月初起,进口矿价的涨幅从30%直逼80%,去年9月6日,61.5%品位澳矿PB粉期货价格为88美元/吨,为年内最低价。至去年12月3日,该品位澳矿PB粉期货价格攀至117美元/吨,涨幅为33%。截至今年1月9日,61.5%品位澳矿PB粉期货价格高达157美元/吨,较2012年时的低位大幅上涨78.4%。期间大起大落,使铁矿石采购成为高风险行业。
与此同时,澳元处于上升区间,而后在高位震荡。从月K线看,澳元2009年年初从低位上升,此后处于上涨区间,2010年年中随中国经济低迷展开调整,而后又开始一轮上升行情。从澳元走势可以明显看出,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际资源型货币已经充分享受了本轮中国投资的上涨行情。
城镇化概念与投资增长使周期性行业去年就进行补库存区间,价格已经大幅上升。
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内需强劲。在城镇化、轨道交通、房地产投资上升等利好因素刺激下,钢铁行业迎来新一轮的补库存周期,去年9月底螺纹钢社会周库存降至年度低位后,一路回升,至今年1月11日当周库存已经升至606万吨。铁矿石价格与钢铁补库存相对应,说明行业主动补库存,螺纹钢价格随之上升,去年第四季度螺纹钢价格回到3600元一线,企业阶段性摆脱了亏损生产的局面,这是信心增加、投资拉动的典型体现。
与此相对应,自去年9月份以来,焦炭现货市场持续回暖,焦炭期价也是逐步攀升,玻璃期货自去年12月中旬启动上涨行情,在大约一个月里两度涨停,成交量一路赶超国内30个商品期货品种,跃居第一位。
中国似乎不存在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换句话说,只要政府拉动投资,那么,所有的产能过剩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看看玻璃、钢铁等行业巨大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看看十二部委联合推进九大行业并购重组,就可以了解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不爆发,不等于将来不爆发;现在可以靠投资消除部分过剩产能,不等于可以永远靠投资消灭过剩产能。
虽然企业得到了订单,未必能同步得到现金,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企业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下降,说明补库存告一段落,企业赢利没有大幅增长;部分三四线城市债务危机曝光,以及周期性行业现金流下降、应收账款增加,说明债务杠杆在增加——这是危险的信号,企业通过投资、借贷获得喘息之机,一旦投资额下降或者资金来源存在问题,债务危机就会水落石出。
好的数据可以提振市场信心,投资上升周期性行业日子好转,让市场有了一点底气。但背后若隐若现的产能风险,以及悬在头顶的债务阴影,使市场信心不足,巨幅震荡也就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