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境外直投是对人民币信用的考验。
打开境外直投闸门,就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人民币与美元正面接触,人民币信用如何,中国经济能否支撑人民币,国人是更爱人民币还是更爱美元,前景难料。从第一次汇改以来,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一直很强势,原因是没有经过真正的市场考验。银行间市场,上下限受到制约,时刻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主体对两种货币的信用认知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环境、教育、医疗等是中国的稀缺资源,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中国有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其中许多是非法资金外流。2010年从发展中国家流向避税天堂和西方银行的非法资金达8588亿美元,中国占比接近一半为4204亿美元,是紧随其后的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总额的8倍多。之前10年中国总共流失2.74万亿美元。这是中国货币信用不可承受之重。
个人境外直投难以监管。
2011年1月,温州外经贸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明确个人境外直投的投资方式鼓励个人参与境外实业投资,不能投资股市与楼市,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2013年11月23日,温州市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此方案纸上谈兵,欠缺操作性。除非个人境外直投账户全部开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否则,央行不可能监管境外直投是购买企业资产购买了股权,还是买了纳斯达克的股票,或者在芝加哥买了别墅。目前央行反洗钱工作紧锣密鼓,依然无法彻底控制地下钱庄,假借经常项目等方式进行跨境资本流动,如果温州等地放开个人境外直投,并不会堵塞原有的非法通道,而是在原有的通道上新加了一条排水口。
个人境外直投规模无法掌控。
直投试点通常选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外向型经济盛行、个人资金尤其是外汇较为丰厚的地区。温州户籍人口约为800万人,即使只有 1万人使用2亿美元的赶制限额,投资总额就达到了2万亿美元,几乎追上中国的外汇储备了。央行如果控制规模,个人无法在国外进行实体投资,如果不控制规模,外汇储备将千疮百孔。
货币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在根本的市场原则上,如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或者个人境外投资规模,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平。而在信用风险控制、针对具体的贷款对象的利率浮动上,或者金融机构的股权上,应该放手发动民间力量,推动市场进步。
中国需要跨境投资,对国民公平开放市场,纳入严厉的监管以控制风险,是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为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