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3日讯 迎着党的十八大东风,农发行阆中市支行快速吹响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嘹亮号角。近年累计发放贷款6.4亿元,成为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中最抢眼的金融推手。
让种养农民的天空更蓝 “现在农民日子好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今年粮食增收,我卖粮又现款现货,国家还给我们各种补贴,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刚卖出自己所产粮食的沙溪镇金鼓村村民张大爷一边数着手中的钞票,一边如数家珍般地谈起自己的幸福感受。
张大爷只是分享到国家惠农政策的普通粮农之一。在这些惠农政策“落地”的背后,凝结了农发行人辛勤的汗水。
农业是立国之本,粮食是生命之源。近年来,农发行阆中市支行始终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杜绝农民手中的“白条”为己任,每到粮油收购旺节,该行就及早组织客户经理调查摸底、测算产量、预测资金,在新的收购季节开始前就备足收购资金,真正做到了“钱等粮”。2009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粮食收购、调销、储备贷款5133万元,收购粮食2330万公斤;发放油脂、生猪收购、调销贷款1683万元,收购菜籽油150万公斤,促进农民人均增收950万元。该行与四川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自2005年建立信贷关系以来,先后支持企业购、储肉类14500吨,使该公司成为当地生猪生产的“领头雁”,猪价波动的“调节器”和市场收购的“蓄水池”,并发展成为川东北最大的屠宰加工和冻猪肉冷冻基地。
助新农村建设驶出浅滩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每栋楼前都是绿荫盎然,小区内水、电、气、闭、宽带一应俱全,傍晚的广场上一片欢歌笑语······走进千鹤小区,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某个房地产公司的扛鼎之作,谁会想到这竟是阆苑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为七里海棠村与千鹤村拆迁户新建的还房小区。
“去年,又有880套房交付入住了,能如此顺利地完成项目建设,真的要感谢农发行对该工程提供的资金支持!”该公司负责人一提起农发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城市,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仍然面临“心有余而资金不足”的困难,部分项目搁浅。为此,支行负责人主动与相关部门接洽,储备和丰富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先后向阆苑公司投放中长期贷款20000万元,解决了当地政府修建还房工程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
阆中的老车站修建于80年代,位于城市腹地,与城市发展严重脱节。车站的存在不但加大了城区交通压力,而且给人员密集的市区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亟需修建一个功能齐全,规划科学的新客运中心来突破这个“瓶颈”。2008年,在当地政府为资金筹措焦头烂额之际,又是农发行主动对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新客运中心项目投放了中长期贷款1200万元。在农发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新建成的客运中心顺利落成,日运送旅客达10000人次,帮助阆中市旅游业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
近五年,通过该行资金扶持,阆中市共对1026亩土地进行了整治,新建还房245161平方米,拆迁农户675户,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扶实体企业美丽蝶变
蜿蜒的嘉陵江水如同母亲的手一样环抱着阆中古城,青石板的街道两旁老人们正享受着午后的宁静。而江对岸的七里工业园区,天罡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财会负责人邱宏伟正指挥着排成长龙的大卡车进厂装卸木材。“今年产品供不应求,有农发行资金支持,这原材料可得备足啊!”邱会计疲惫而兴奋的说道。
阆中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保留了许多名胜古迹的同时,也传承了一系列传统工艺,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滋养了企业生长的沃土。然而,这些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资金困扰,如何打破“银行追着大企业贷款,小企业追着银行贷款”的“魔咒”?对此,该行制定了“胆大心细,稳健操作”的八字营销策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2010年,该行客户---四川省信达丝绸有限公司遭遇流动资金周转困难,面对即将失去的订单,该公司负责人感到心痛不已。了解到该情况后,该行立即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并多次到上级行争取贷款规模,最终在信贷规模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客户争取到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500万元。当首笔贷款发放的时候,支行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讲到:“人在难处帮一把,马在难处莫加鞭。谁都有磨盘压手的时候,锦上添花谁不会?难就难在要雪中送炭啊!”如今,这段话已经成为支行客户业务部的座右铭,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信贷支农,至诚服务”的经营宗旨。
截至2012年12月末,该行贷款支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有6户,占全市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数的37.5%。累计发放各类贷款38100万元。2012年,这6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700万元,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解决就业1300人,实现税收收入1620万元。在全市现有的4个“中华老字号”企业中,该行支持过的就有2个。在互惠共赢的同时,银企双方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正如信达丝绸公司财会部门负责人王平说的那样:“在同行面前,我们都以能与农发行建立合作关系而感到骄傲。”(李建明 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