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农发行山西吕梁市分行成功收回离石区沉淀已10多年的附营业务贷款65万元,这是吕梁分行的最后一笔不良贷款。
据了解,2010年,吕梁市分行不良贷款共4800余万元,分布在5个县级支行,这些贷款由26个企业占用,都是“硬骨头”、“钉子户”。面对困境,吕梁市分行提出了要用3年时间清收处置全部不良贷款,在2013年实现不良贷款全市范围内结零。
2009年,汾阳市支行一户酒精生产企业借口金融危机,形成了995万元不良贷款。在该分行依法起诉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企业法人代表消极应付,吕梁分行把协调法院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作为清收的着力点。2010年7月,吕梁分行行长刘晓林每天去找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分管执行的副院长,希望法院能够全力以赴帮助农发行清收。8月12日法院正式启动了强制执行程序,迅速查封了企业及股东个人的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全部财产,并在一个月之内5次进驻企业,3次传唤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面对强制执行,企业法人代表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要钱没有,要还贷款的话,只有这些机器设备”。
实际上,处置企业资产收贷,银行必将遭受很大的损失。于是吕梁分行另辟蹊径,探索任何能够全额回收贷款的可行途径,与办案人员联手制定了“引进资金联合经营一次性还贷”、“整体出租分期还贷”、“整体拍卖还贷”等多套具体方案,但因酒精加工属国家限制性行业,这些方案均无人问津,收贷无望。法院办案人员也开始表现出了难意。
为此,吕梁市分行调整思路,与所聘律师重新分析案情,决定从股东在贷款时签订的承诺书上下手。但企业同时也找了司法人员来应对农发行,对于企业百般抵赖,对于恶意欠账的行为,吕梁市分行决定加大攻坚力度,采取非常措施清收。此后,刘晓林等人进驻企业,从人情道义、法律责任、企业长远发展等角度,对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进行心理攻坚,分析利弊及后果,经过交涉,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法律威慑下开始崩溃。9月15日,在法院监督下,企业承诺在10月20日前还清贷款。吕梁市分行迈出了不良贷款3年结零工作的第一步。
文水、交城、汾阳是吕梁的3个产粮大县,由于受收购政策、粮改停滞、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的影响,20多个国有粮食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挤占挪用贷款问题屡禁不止,清收工作长期陷于僵局,历年来共形成了不良贷款3500多万元。“国有粮食企业贷款问题形成原因复杂,单靠银行和企业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必须同时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来解决”,经过分析研究,吕梁市分行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办法。
文水县不良贷款额度大,而且主管部门阻挠还贷,经过协商与政府达成了全面启动清收举措、一年内销售企业全部库存现金归还545万元贷款的协议。根据交城县政府拆迁形成粮食企业亏损、企业无库存的情况,与县政府达成了由财政代偿贷款180万元的协议。
汾阳市信用环境较好,多年来政府与农发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协商,与该市政府达成了由企业和财政共同偿还552万元贷款的协议。随后的一年多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冻结企业资产及财务,责令销售还贷,有效推进粮食改革。市县两级行高度关注,一笔笔不良贷款按进度陆续收回,一举扭转了几年来的清收僵滞局面。截至2012年1月末,该分行共收回了不良贷款1300余万元,同时收回了其他风险贷款近1000万元。2012年9月末,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占用不良贷款实现全面清零,清收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
文水县棉麻公司占用农发行贷款350万元,离石区两户附营业务企业占用贷款65万元,这些贷款都是农发行成立之初从商业银行划转过来的,期限已达到20年左右,多年来一直在协调清收,但无任何结果。吕梁市分行根据文水县棉麻公司土地房产在该分行抵押的实情,依法提起诉讼,半年多时间里与企业及主管部门的7次协商,最终达成协议,企业于2012年3季度归还占用的350万元贷款,打破了贷款近10年清收不动的僵局。2012年4季度,全面结零仅剩一步之遥,为提前实现3年工作目标,吕梁市分行调整清收思路,对离石区的附营业务贷款加大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力度,年末在政府支持下,收回了全市最后一笔65万元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