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回暖、赚钱效应吸引资金不断进场的背景下,上周五大盘重返2300点;而IPO短期难以重启、市场对“两会”的利好期待,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对后市行情的信心。因此,分析人士认为,本周大盘继续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
上周,受QFII和RQFII将大幅扩容、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等利好因素刺激,沪指重新站稳2300点。而在2012年上市公司首份年报出炉、资金面趋于宽松,市场上涨幅度已近20%的情况下,本周是回调整理洗筹还是一鼓作气继续上攻?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宏观经济继续趋好
浙商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詹诗华说,从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去年GDP同比增长7.8%,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9%,均好于市场预期。“去年三季度见底,从四季度开始回升,可以判定这轮经济下行周期基本结束了。”
詹诗华进一步分析了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投资占比已经回落到了20%左右的正常水平,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2012年房地产开工和完工都处于一个相对低位;消费实际增长12.1%。主要是汽车、家电下乡减少,其中,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3%;家电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4.4%。不过,从环比看,2012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3%;由于欧美经济的困难,再加上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升,因此全年出口同比只增长了7.9%。
“2012年全年宏观经济的运行呈现出‘由高到低再温和回升’的轨迹。”湘财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广福认为,今年还会延行这一趋势,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不会低于8%。
徐广福说,从2012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9.3%,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是其主要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1%,但其中12月份增长13.5%,高于了平均增长幅度,表明市场需求在上升;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市场预期,但12月份出口表现不错,反映出外需有改善的迹象,这是欧美经济小幅复苏的一个结果,今年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赚钱效应吸引资金
“由于市场的赚钱效应开始出现,因此资金自然就不再紧张了。有消息称,一些亿万级的资金开始入市了。这说明市场不缺钱,关键看能否赚钱。”徐广福对于资金面作了如此表示。
徐广福说,目前QFII和RQFII在A股市场上的资金占比只有1.5%-1.6%,因此未来的进入空间很大,即使扩容扩大10倍后,其占比也只有15%-16%,因此没有必要担心外资进入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相反,从短期来看,对市场资金面有利好性预期;从中长期来看,由于未来其规模可望达到2-3万亿元,因此对市场资金面有实质性利好影响。
对于新三板市场分流资金的问题,徐广福认为,由于这个市场将设置上百万元的资金“门槛”,将大部分投资者拒之于门外。再加上其交易不活跃,流动性较弱,因此对场内市场资金的分流影响不会太大。“证监会高层表态希望QFII和RQFII的入市规模扩大9-10倍,表明了管理层对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态度,这对市场资金面来说是一大利好。”詹诗华说,实施起来还有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詹诗华同时认为,资本市场开放是双向的,央行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积极做好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相关准备工作,主要就是“港股直通车”。“如果内地市场估值不具有优势,那么,资金流出将不可避免。”
大势仍将震荡上行
詹诗华表示,目前的行情还能延续一段时间,其原因在于IPO在短期内仍然难以重启;银行在年初的新增贷款额度肯定会高于月度平均水平;“去库存”已进入尾声,待完成“去库存”的任务后,企业将进入“补库存”的阶段,有利于市场的上行。“当然,股市上涨会引发大小非、大小限套现冲动。”“在大盘震荡向上的同时,结构分化现象将出现,其中,机会相对较多的有这样几条主线。”詹诗华说,一是泛消费。最为看重的春节即将来临,消费类企业的销售旺季随之而来,包括商业零售、食品饮料、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众多行业。二是一年一度的针对“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将下发,农业股表现的“时间窗口”将再次打开。三是年报高送转、高分红个股;四是前期滞涨的个股。
徐广福说,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PPI同比下降了1.7%,其中,12月份下降了1.9%,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状态,但PPI有望在2013年“转正”,这有利于上市公司特别是占了A股市场“半壁江山”的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由于春节大假在即,近期的消息和政策面将相对处于一个真空期。”徐广福说,今年的“两会”使市场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在这样的预期下,市场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建议关注以下两大主线的机会:其一,地产。如1月上半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大涨360%,成交量的上升背后是需求量的重新回升,一线城市房价可能在2013年有所反弹,将使其业绩弹性更大,交易机会更多。其二,电子信息。目前消费的升级换代将主要集中如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