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CPI达2.5%未必是坏事

2013年01月14日 08:07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2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再度引发争议。个人认为,不必对2.5%的CPI杯弓蛇影,也没必要自己吓自己。

    首先,12月份的CPI的上涨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一个是严寒天气,一个是节日需求。我们可以拆分看看造成12月份CPI上涨的几个主要因素。12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79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7.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4%,水产品价格上涨2.0%,蛋价格上涨3.1%。而12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则是持平的,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均还下降0.2%。造成肉菜禽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严寒天气和元旦春节的节日需求,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CPI也出现过类似的跳升,特别是如今的严寒天气比2011年年底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CPI的短期微幅上涨未必是坏事。有意思的是,欧美日为保持一定的CPI涨幅绞尽脑汁,我们却在为控制CPI呕心沥血。就在2013年伊始,美国费城联储主席Plosser还称,美国央行应采取措施保证通胀率维持其设定的2%目标附近,为了信用和经济增长,美联储必须捍卫2%的CPI目标;面临通缩的日本则将CPI目标定在增长1%,不过目前日本的CPI是连续负增长,这让其很是烦恼。

    实际上,从凯恩斯开始,全球各国各地区都在信奉一个基本经济增长规律,那就是以政府干预刺激经济,以微幅通胀增强市场活力。即使是现在很多国家在抨击凯恩斯主义,但目前欧、美、日也是这样做的,市场经济的小学生中国恐怕找不出更好的办法。

    第三,我们不能将CPI的上涨简单地归咎于市场。从现实背景看,2.5%的CPI与货币超发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M2增速惊人,央行1月10日数据显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多印了近百万亿钞票,流动性过剩势必引发物价上涨,这是规律。但是,从始到终,我们始终不承认货币超发这个事实,总是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市场本身,总是埋怨世界其它国家滥发钞票造成流动性过剩,这是很荒谬的。美国的M2从没超过法律规定的“占GDP总量70%”的标准,中国的M2却惊人地达到GDP的190%,究竟是谁在为流动性放水?

    第四,为什么欧美各国敢大张旗鼓地鼓励CPI温和上涨而中国不敢,这与我们的CPI构成有很大关系。以2006年美国的CPI权数为例,居住类权重为42.1%、食品与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与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等。而中国CPI的构成为食品占34%、娱乐教育占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10%、服装9%、家庭设备维修6%、烟酒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CPI对居住价格的关注很低,而房价的上涨又是目前中国最头疼最重要的价格指标,亿万家庭倾其一生几代的积蓄就为了买房。因此,改革中国CPI构成结构刻不容缓,我们老把鸡毛蒜皮的东西拿来计算,算过来算过去人们觉得CPI与自己的生活越离越远。因此,价格调整要动真格,要打老虎别打苍蝇。

    第五,对于CPI数据的深层次思考而言,政府究竟是该花大力气控制CPI,还是应该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让普通居民的收入增加。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的居民对CPI不是很关心,那是因为从收入消费支出比来看,这些国家的居民根本不用担心物价会上涨到影响自己的生活;但在中国,我们会关注。这是因为普通老百姓收入偏低,而要改善这种状况,控物价是一部分,增收入是最关键的部分,人们有了钱,不用担心吃穿住,更多的是把钱花在旅游和娱乐等升级的服务消费上,谁会对白菜涨到1元钱有怨言呢?此外,那些百万年薪的国企高管,那些看病养老住房不用发愁的公务人员,谁会关心CPI呢?切实让国民均匀地享受改革红利,国富更有民富,而且是公平地享受这种富裕的红利,恐怕比控制几个CPI数据要现实得多。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