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业界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已多次对医药价格进行调整,而此次涉及调价的药物多为以往所说的“高价药”。神经系统、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高价药物的降价或将最先在市场显现效应,同时,降价潮也将加速医药产业洗牌。
医疗市场:降价效应即将显现
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胸腺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刘援朝告诉记者,抗肿瘤、抗生素等专科特殊用药价格的降低,将直接缓解他看病的经济负担。“仅拿去年降价的抗癌药柔红霉素为例,从40多元降到了36元,我一天要用3支,光这个药,一个月就省了360多元。”刘援朝说。
据介绍,此次涉及降价的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血液系统等药物是国内用药金额的大头,也是高价药物的集中区域之一,尤其是抗肿瘤药物,随着中国疾病谱的变化,市场增长迅速。数据显示,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已占到我国药物市场份额近20%,市场规模达已超500亿元人民币。
药企:难抵压力押宝基药目录
对于涉及药品的医药企业而言,降价将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以抗肿瘤药企龙头恒瑞医药为例,旗下6种药品的价格将遭遇大幅下调,如100mg注射用奥沙利铂冻干粉针降价幅度或将超30%。
“面对利润空间的巨大缩水,不少药企将宝押在了即将出台的基药目录上。”医药、食品产业分析师边晨光表示,目前,新版基药目录已经通过评审,相关部门正在准备相关配套措施,预计年内将正式出台。
“在药价普降的大背景下,进入新版目录的药企,将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实现业绩的爆发增长。而对于未进入基药目录的初创中小型药企而言,降价将加剧利润空间降低与研发创新投入的矛盾,中小药企将面临‘被淘汰’。”边晨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