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各地退保风潮暗流涌动 分红险:馅饼还是陷阱

2013年01月09日 07:42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央视关于保险理财陷阱的报道,将占据人身险市场份额高达80%的分红险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各地退保风潮暗流涌动。曾经被捧为香饽饽的分红险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保障加收益受青睐

    曾经固定利率的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保单让老保险公司很受伤,因为这些公司要长期支付高利率给投保客户。据了解,1994-1999年,银行维持在高利息水平,带动保险公司推出一大批预定利率在8%-10%的保单,然而,后来央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以大额存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保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随后,有了分红险的诞生。

    所谓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寿险,这样可以将市场收益率变动风险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来共同承担。通常而言,保险公司都会设置保底收益给投保客户定期返还,同时还将每年盈余中不低于70%的部分进行红利派发,年景好的时候可以多分红,年景不好的时候可以少分红或不分红,红利成为平滑风险的杠杆。

    对于投保与承保双方,均降低了投资风险,还因为其具有保障,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分红险体现了保障本质功能,而保底收益和红利将弥补客户不出险时的保费支付。”国寿一位资深业务经理如是解释,很多人可以用来保本增值储备养老金、教育金等,这也正是分红险不断发展的根基。在2000年之后,市场多次掀起分红险购买潮,尤其是2007年后,资本市场的低迷带动了分红险持续走强。

    保险公司起初销售的分红险也不断进行升级,将分红险与其他具有较强保障功能的意外险、疾病险、住院医疗险等组成套餐进行销售,进一步提升保障功能。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监管部门加强寿险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新会计准则实施助推兼具保障和收益的分红险快速发展,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局面长期形成,单一险种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占比高达80%。

    无疑,分红险成为保险公司的馅饼,因为这快速壮大了公司的市场规模,投保客户也将其视为香饽饽,因为这一险种在为其保障的同时,最终也将有望收回保费或增加更多的收益。

    被销售误导抹黑

    这一看似馅饼的分红险却被打上了理财陷阱的烙印……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这只是销售不当让分红险背上了黑锅。

    记者采访发现,本来用来平滑风险的红利却变成了保险销售人员促销的一把利器。绝大多数销售人员在为投保客户讲解产品时,主要以返还快、收益高外加红利来吸引客户签单,而保险最本质的保障却被不断弱化,甚至对保障部分只字不提。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银保产品在银行销售时却被解释为存款送保险来吸引客户投保。

    “分红险销售确实存在乱象,个别公司自身监管不力,对保险业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南开大学保险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称,银行代销、夸大收益、销售误导等一直存在于保险行业中。客户能否有高收益,关键看保险期限和保险公司投资能力及回报率,但营销人员把不确定说成确定,虚假的高收益往往误导了投保人。

    事实上,保险销售人员常常故意夸大收益的情况普遍存在,他们往往以过去的投资业绩作为模型来演示,而那并不能说明未来的投资收益。销售人员面对目标客户也不再了解是否有风险敞口,而大肆宣扬某某产品的收益很高之类来刺激投资者“大赚”的欲望。其实,目前购买分红险的客户,很多还没有意外保障、健康保障。“如果在分红险缴费期间,客户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无法持续缴费,也没有足够的钱治病,这是很可怕的。”一位保险公司人士指出。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上任之初也曾认为,销售误导等违规行为已成为过街老鼠,并将整治销售误导列为去年的一大监管重点。有保险专家提醒,从短期收益来看,分红险并不是最佳选择,一方面在短期内不会获得较多的收益,另一方面若投资者因有资金需求而退保将是得不偿失。在购买分红险时,投资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使自己的资产价值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充分认识其收益构成。

    面临退保及给付压力

    “分红险业务发展越快,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就越高,当资本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时,可能存在较大风险。”保监会原人身险监管部主任梁涛曾在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如是指出。目前,这种风险正在逐渐显现。

    除了分红险乱象被曝光,目前投保人退保或咨询的案例也明显增加,被曝光公司增设电话服务坐席来应对这一事件。近日,有保险公司在系统内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监管层要求针对2013年的分红险满期给付高峰做好客户安抚工作,防止因投资收益不理想造成客户集中退保风险。

    事实上,由于违规销售,很多投保客户在对分红险不了解或对投保过程一无所知的情况“被保险”,退保潮一直暗流涌动。去年下半年,北京保监局就下发通知表示,北京人身险行业退保形势较为严峻,退保金额增幅较大,部分公司退保率维持高位,存在非正常退保激增及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同时,部分人身险公司分红险保单陆续到期,满期给付压力增大,客户对给付水平不满而引发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显著提升。

    据了解,过去每年都有大量的分红险保单销售,但2002年和2007年两次分红险销售高潮,大部分产品将于今年到期并发放红利,有媒体报道到期总额或超500亿元,这将对保险行业应对分红潮提出一大挑战。

    目前,各地保险监管机构都在要求保险公司对潜在风险点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针对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潜在风险做好现金流压力测试,建立应急处置准备金,确保退保金和满期给付金的及时兑付,迅速解决纠纷,避免风险扩散。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能够维护投保人的合法利益,才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本。    

    记者观察

    保险最根本的功能是保障,如果失去了保障,意味着在众多金融理财产品中黯然失色。然而,在分红险销售过程中,众多的保险营销人员却大肆宣扬其未来的收益、红利,分红险红利派发的不公开性又为这种宣传提供了膨胀的土壤。

    在百姓生活受通胀严重困扰的背景下,“抗通胀”成为了保险销售的一大策略,有的保险公司还专门开发“返本还收益”概念的分红险。有的公司为了增加卖点,在逐年快速递增保额、生存金快速返还方面做出调整,如有的公司在产品收益中标明保险保额每年以基本保额5%的速度递增。

    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市场上还出现保险公司以成本换规模的局面,除了提高基础年度红利之外,还向客户派发“特殊红利”。保险公司过分强调返还和红利,而忽视保障本质,实则为舍本逐末,当初分红险诞生时为了平滑投保、承保双方风险的功能几乎没有了影踪。

    分析来看,市场都在追求规模效应,保险公司认为收上了钱才有地位、才有话语权,才可能做更多的事情,没有了保费一切都是空谈。正是这种“保费论英雄”的思想导致了销售方式、销售技巧不断在变形走样。将合适的产品引荐给适合的人群,这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