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2年,尽管基金全行业的业绩平平、收入在收缩,但围绕产品、业务五花八门的创新却无疑是全年的“亮点”。尤其是受益于短期理财债基、债券型指数基金、T+0货币市场基金等新产品的推出,包括工银瑞信、华泰柏瑞等在内的多家基金都在规模上得到了迅速扩充。而另一方面,新近成立的中小基金也力图在诸如专户子公司这样的全新业务中寻求生存和突破。
固收创新抢发“大年”“速效”见规模
糟糕的2012年A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的“大扩容”,众多基金公司也借此时机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容。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的份额总规模一直呈现上升之势,而全市场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触及2007年末以来的次高。近一年多来,全市场的全效资产规模总量一直在1.7至1.8万亿元之间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全市场资产规模的上升最重要的当归功于短期理财债基、各类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五花八门的创新产品的推出。
短期理财基金的推出无疑成为2012年基金市场的一大亮点,从第一只产品问世,到首募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短期理财基金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基金公司也通过抢发这类产品“瞬间”扩充了基金规模。
“如果说以往基金公司发行此类基金还有配置基金产品线的目的,那么到了现在,这样的发行状况应该完全可以用‘拼规模’来形容了。”一位市场人士表示。银监会正式叫停30天以内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之后,庞大的短期理财需求没有产品对接,此时基金公司瞅准了机会,以汇添富和华安为先锋,率先杀入短期理财市场,这其中,国内发行最早的三只汇添富短期理财基金首发规模累计超过500亿元,华安短期理财基金首发规模也近300亿元。两者巨大的成功拉开了短期理财基金的发展序幕。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末,短期理财型基金半年多的时间已经发行了25只,发行总规模达到2288亿份。截至12月4日,全部27只A类短期理财债基7日年化收益率已达3.37%,日万份基金单位收益不但是活期存款利率0.35%的9.6倍,同时超越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直逼两年定存利率。
市场人士指出,短期理财基金填补了30天以内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空缺,不失为短期资金理财的好工具,但是其与货币市场基金在收益率、流动性等方面的PK,一直是市场讨论的热点。
货币基金也在2012年取得了突破。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三家公司的货币基金网上直销“T+0赎回”方案陆续推出,汇添富基金也推出了场内T+0货币基金。华宝兴业基金亦在近日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针对证券保证金推出了国内首只交易型货币基金———华宝兴业现金添益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首次将现金的“准替代品”货币基金纳入证券市场交易范畴,货币基金可通过股市的一级市场进行申购、赎回,也可像股票一样通过股市的二级市场买入、卖出。
货币型基金原本只是一种现金管理产品,购买门槛仅为1000元,历史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约在3%的水平,大于0.35%的活期存款利息。但是对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而言,例如急需用钱的投资者或场内证券保证金账户,T+2日的资金到账时间仍显得不够高效,于是可在电子交易平台购买的T+0货币基金应运而生,汇添富基金还推出了方便场内客户的场内T+0货币基金。此外,具有支付功能的货币基金也陆续推出。
继针对A股的指数基金之后,债券指数基金也开始陆续推出。博时基金和国泰基金推出了博时上证企债30E T F和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 T F基金,易方达发行成立了首只全债指数基金,华宝兴业成立了首只短融债券指数基金,国联安推出首只信用债指数增强基金,南方基金上报了中债中期票据指数基金,融通基金上报了标普中国可转债指数增强基金,德邦基金上报了德信中证中高收益企债指数基金。
最近两三年股市大跌,股票基金业绩不佳,平均年化收益可达4%左右的固定收益类基金走俏。国内市场的债券指数基金才刚刚起步,截至2012三季度,国内债券指数基金规模占债券基金资产规模比例不到2%,而海外市场这一比例都在10%以上且稳步攀升。相比纯债、偏债基金,债券被动产品具有风险分散、透明度高、工具属性更强、对于基金经理依赖度低、费率便宜等优势。不过,债券被动产品也有债券牛市收益偏低以及投资权益类比重较低的特点。
此外,华泰柏瑞沪深300E T F在2012年的推出,不仅开启了相关市场进一步创新之门,创下A股被动型产品首募规模新纪录,公司规模也大幅提升,其约330亿的首募规模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对于创新,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转型的大背景下,基金行业也面临着产品创新与业务创新的重要机遇期。以往单纯靠投资业绩作为主要动力引擎的时代已经逐渐过渡到金融服务驱动的时代。而在这个重要的转折过渡期中,产品创新将是整个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新产品、子公司中小基金艰难突围
尽管表面上基金发行的市场很火热,但事实上,全行业的收入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样的大环境也使得新近成立的中小基金公司生存艰难,“传统业务方面,我们暂时无法和老公司抗衡,所以希望通过新的创新产品以及诸如子公司这样的新业务,力争和老基金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求得生存空间。”一家次新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坦言。
2012年11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最引人关注。对于专户子公司这样的全新业务,尽管前路未知,但是中小基金们还是意图借此寻求生存发展的突破口。除了嘉实基金、工银瑞信近期此项业务获批外,方正富邦、长安基金、平安大华3家次新基金也获得了许可。
“设立子公司,也是紧跟2012年基金行业创新的政策,顺势而为适应行业发展,寻求业务上的突破。”方正富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首先我们强调的是风险控制。从业务领域来看,方正金融是一个全牌照的金融平台,富邦金控也是台湾具有影响力金融控股公司。初期我们会挑选自己擅长并熟悉的领域去开展业务,台湾方股东在风险控制方面具备可借鉴的丰富经验。”
长安基金总经理黄陈也表示,基金公司设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大大拓宽了基金行业的资产管理业务范围,也将大大改变基金行业固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使得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有可能在一些新的业务领域中与业内老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长安基金及子公司将发掘利用信托大股东的资源和创新能力优势,结合自身的平台和业务特点,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子。”
不过,对于基金公司子公司而言,还面临着人才筹备难题。“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最大风险来自于人才的匮乏,而单靠现有的人才却无法实现转型过程。”方正富邦基金公司总经理邹牧也表示出自己的担忧。
除了寄希望于子公司业务,在产品方面,创新的发起式基金也成为2012年次新基金的重要依托。统计显示,已经面市的36只发起式基金中,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只有5只,其余大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近年来,股市持续低迷并连创新低,股票基金占大头的公募基金业绩不如人意。加之公募“老鼠仓”等丑闻时有发生,很多基民对基金公司丧失了信心,导致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缩水。监管层推出发起式基金,希望能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公担”,让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绑定,共同发展,让基金行业摆脱低迷处境。
但是与大家之前预期不同的是,多数基金公司发行的是固定收益类发起式基金,股票发起式基金发行寥寥。发起式基金已经背离了初衷。已经成立的10只发起式基金中,除了国金通用灵活配置发起式基金是公募行业第一只全员参与的发起式基金,基金公司、基金高管、基金经理等人均有认购,以及长盛添利60天理财发起式基金基金经理有少量认购外,其余8只基金,基金高管、基金经理、投研人员均没有认购。
华泰证券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认为,按照发起式基金的初衷,正宗的发起式基金应该归类为主动型权益类产品,也即投资股票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而非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等产品。
“拼爹”时代银行系基金扩容在即
2012年以来,新发固定收益类基金是基金公司提高资产管理规模的制胜法宝,基金业不再只是比拼偏股型基金管理能力。而来自展恒理财的分析指出,有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具有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具有银行系背景的多家基金公司依靠发行理财债基、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均有大幅提升。
依托这样的“天然优势”,工银瑞信、建信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银行系基金公司在2012年均实现了资产规模的成倍增长。而在2013年,银行系基金或将再度迎来一轮“扩容”。
自2005年开始试点,目前银行系基金公司已成立8家,分别为工银瑞信、建信基金、中银基金、农银汇理、交银施罗德、招商基金、浦银安盛、民生加银。虽然多数公司业绩并不十分突出,但背靠银行渠道的天然优势,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规模已在短短几年内快速扩张。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拟再次扩大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范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正在积极落实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扩大工作。
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在积极为设立基金公司做准备,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规模较大的城商行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北京银行在2008年8月便“正在筹建一家基金公司,力争成为首家涉足基金领域的城商行”,后因为证监会一度暂停新基金公司的审批,使得该计划搁浅。
扩容后的基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此,上投摩根基金销售负责人王坚指出,目前二级市场不佳,基金募集销售已经很困难了,如果新政出来后,几乎所有银行都可以做基金,借助银行网点优势,会让那些没有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越来越难做。未来,基金募资销售“拼爹”的局面会更加白热化。
富国基金窦玉明也曾表示,基金业在未来3至5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行业利润率下滑或许是大概率事件,而银行系基金今后可能将全部跻身前十名行列中。而对于此次银行系基金的扩容,将会有更多的储蓄资产被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