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金融证券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外央行频降息 外币理财产品受冲击有限

2013年05月21日 07: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一年时间以来,全球各国央行开始了新一轮降息潮。而在今年4、5月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百姓也愈发关注自己所购买的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否也因此出现下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受此影响,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波动,但在人民币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

  平均预期收益率降幅有限

  近一年多以来,为提振低迷的经济,全球各国央行再度开始一轮新的降息潮,日本、欧元区、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发达经济体降息的同时,包括巴西、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纷纷下调基准利率,而且这股降息潮更是在今年4、5月份愈发活跃。这也使得各家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滑。

  从普益财富的统计来看,从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的近一年期间,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澳元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去年5月份的5.15%下滑到今年5月份的3.17%,降幅逼近200个基点;港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从2.69%下滑114个基点至1.55%;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其他主要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降幅也均超过100个基点,英镑更是达到202个基点。相较而言,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近1年以来的下滑了约49个基点至4.23%。

  但从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来看,所有的主要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下滑的时段都集中在去年6月份到9月份这一时段,在此之后外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整体呈现持稳的态势,而在此期间各国央行降息的节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

  以澳大利亚央行为例,该行从去年5月份以来一共降息5次,除了在去年5月降息50个基点外,在去年6月、10月和12月以及今年5月均分别降息25个基点,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澳元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的变化和澳大利亚央行利率调整的节奏是不同步的。

  普益财富分析师指出,导致各大央行降息节奏和其对应项币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与理财资金的运作方式有关。目前,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如果不是QDII类产品,那么其理财资金的投向不是海外而是国内,通常商业银行会将募集的外币理财资金兑换成人民币,然后用人民币产品投向相应的投资领域。据统计,近一年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中有接近95%的产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最终是将理财资金以人民币的形式投向了国内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因此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收益率的影响。

  个人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忧

  去年6、7月份我国央行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利率,这导致货币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全线走低,最终不仅导致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同时逐渐波及到外币理财产品。普益财富认为,如果商业银行以外币支付投资者收益,那么人民币和相应外币的汇率变化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造成影响,银行在产品发行的时候很可能将相应的对冲成本或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计入产品收益中,这也将使得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从发行数量上来看,从4月份开始,商业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数量出现显著下滑,数据显示,这主要是由于交通银行从4月份开始停止发售“新绿”系列外币理财产品导致外币理财产品的月发行量减少约60款所致。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人民币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因此投资者不用特别担忧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对于持有外币资产的投资者,尤其是在未来有外币需求的个人(如有留学子女的家庭)可以通过外币远期交易的方式锁定外汇汇率,从而避免外汇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汇兑风险。当然,如果对于人民币升值有坚定信心的投资者也可以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在未来需要使用外币时再兑换为相应的外币。(吕 东)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