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钱荒”真的来了?中国不差钱

2013年06月25日 08:57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所谓的“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7月后将逐步有所缓解

  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大幅上涨578个基点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1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

  伴随着紧张情绪的发酵,“中国银行资金违约”、“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收盘前30分钟央行投放4000亿元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等不实传闻在市场上不绝于耳。

  整个金融体系不缺钱

  从资金供应方面看,由于美元开始走强,加之我国对曾经拥有高回报率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导致资本流入放缓,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下降77%。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入外汇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时下已成为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

  再从资金需求方面看,由于5月份银行信贷投放不足,以及部分银行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部门可能会放松对信贷的管理,于是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这些因素导致近期银行信贷大幅增长。“此外,还有一些季节性、阶段性因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比如对理财产品加强管理、对外汇存贷比进行规范、银行半年度业绩考核等,都增加了银行的资金需求。”资金供不应求,银行间市场上自然头寸吃紧,利率飙升。

  值得指出的是,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大量资金被央行锁定,因此整个金融体系并不缺,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所谓“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

  短期可能对股市不利

  “这种资金紧张的局面应当不会持续很久”,连平表示,短期内骤升的利率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银行体系;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高企将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这种状况不宜持续太长时间;加上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进入7月后,资金紧张的状况会逐步有所缓解。

  此次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利率上扬,如果持续时间不长,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而言,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出股市,短期内可能对股市不利。事实上,与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创出历史新高相对应的,恰恰是沪深股指在6月21日创出年内新低。“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对其影响不大。不过,如果你有一笔数量较可观的存款,与银行协商后有可能获得比平时更高的回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可能相对上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

  央行“冷眼旁观”,目的是希望一些银行能够吸取教训,逐步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宗良称,6月底、7月初,银行资金相对都会比较紧张。而这次银行间市场闹起了“钱荒”,其根本原因是,近年来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部分中小银行更多依赖银行间市场借入短期同业资金,借短贷长,期限错配,存在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却没有相应提升。

  央行坚持不“放水”

  记者2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央行日前下发通知,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要求各金融机构强化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环境稳定。

  意味深长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钱荒”,中国央行安之若素,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这一调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数量调控逐渐转向质量和结构的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称,我们的信用扩张必须要跟实际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否则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乃至于整个经济危机。

  “从源头上控制中国经济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降低投资冲动对于抑制资产泡沫,控制金融风险变得尤为重要。”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说。

  业内人士称,央行坚持不“放水”,是对一些热衷炒资金的银行示警,本质上是要把钱逼进实体经济,不要再玩“高利贷式”空转。“央行的做法是对一些不重视流动性管理的银行的一种惩罚”,连平分析,市场上有一些银行流动性管理不当,流动性处于偏紧状态,一旦缺乏资金,就拼命从银行间市场拆入,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并倒逼央行“放水”。“此次央行拒不出手,就是希望商业银行能够按照审慎经营的思路来加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事实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三度提及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


(责任编辑:韦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