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哈继铭:下半年流动性紧于上半年

2013年06月24日 08: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李晓辉

    高盛中国区副主席、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日前表示,接下来几个月,像20日那么紧张的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的情况很难再发生,但飙升后的一段时间,预计银行将贷款利率上浮,对于实体经济、投资增长是有抑制作用的。因当前依靠投资无法有效拉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在转型期中的GDP增长很可能将“辞8迎6”。

    资金成本飙升难重现

    中国证券报:日前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原因何在?会否持续?

    哈继铭:银行短期利率飙升不是没有发生过,每次上升的原因各不相同。这次来得确实突然而迅猛,是由于多个因素叠加。第一,6月底,银行要满足谨慎性要求,包括短期理财产品的管理;第二,国际资金流入流出的剧烈变化;第三,由于外贸数字虚增问题,外管局监管政策发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市场流动性带来剧烈影响。接下来几个月不会再那么紧张,毕竟很难有那么多叠加因素同时发生。

    中国证券报:当前央行是否应出手?

    哈继铭:当前信贷、存款的增长速度还是健康的,在整个市场不缺钱的情况下,市场是冷热不均的,大银行相信是资金充足的,小银行受到的影响很大。

    央行没有火上浇油,也没有送炭。结合当前事件的性质以及当前经济情况,现在这个时间点央行注入流动性,降息或降准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央行认识到,不能商业银行一缺钱、一需要钱,就借钱给它。这次是让银行间市场吸取道德风险的教训,让机构吃一堑长一智。由此银行方面会更谨慎,尤其是表外资产。银行会考虑手里留有余地,而且会更加适应整体的货币政策基调。

    中国证券报: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实体经济的后续影响有多大?

    哈继铭:不会发生飙涨的现象并不代表影响会很快消失。银行间的拆借利率暂时还不影响实体经济,但飙升后的一段时间,预计银行将贷款利率上浮,对于实体经济、对投资增长是有抑制作用的,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还只是刚开始。

    货币投放增速将继续下降

    中国证券报:怎样看待金融风险问题?

    哈继铭:在年初时,中央已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组合,现在是需要按照制定的目标和方向落实。货币增速13%,现在是16%,货币增速会继续下降。财政政策是财政赤字1.2万亿。财政政策上还是扩张型,税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推开。

    今年货币增长13%的目标是参考数字。现在是16%的水平,在通胀还不大的情况下,结合GDP的增速参照,显示过剩货币实际上是严重的。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大,代表金融风险越大,央行还是希望尽可能将增速减下来。

    中国证券报:对下半年流动性状况如何判断?

    哈继铭:下半年流动性还是会紧,起码比年初的时候紧张。我们维持中长期对中国流动性偏紧、资金成本偏高的判断。

    中国证券报:5月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存在继续下降风险,但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已经打破,将用何种手段来支持经济?

    哈继铭:消费增长比较稳健,过去几年,每年消费增长在4个百分点。出口顺差有一些,但在降低,剩下的主要是靠投资。投资方面并非不投资,而是投资慢一点,投资至少还会有2个点的贡献,因此经济保底要达到6%以上不难。

    对经济增长预期应调低

    中国证券报:6%的增长底线预期是否过低?

    哈继铭:当前很多主流机构都预期中国经济GDP增长会超过7.5%,甚至明年超过8%。但根据实际情况看,预期都太高了,中国经济增速在统计上和实际上都已经基本告别8%,而且预计在今后7年当中(至2020年)平均增速下降至6%。按照10年翻倍计划,剩下的7年,平均每年GDP增长6.7%就够了,为了达到翻倍,政府也不需要着急达到8%以上。

    如果投资出现调整,经济增长将不可避免放缓。问题在于调整幅度多深,调整期多久。如果用很短的时间纠正投资过度的问题,那么对经济的短期伤害很大。

    我们做了两个温和的假设,当投资占GDP比重下调到40%,用7年时间过渡,这种假定显示,2014年中国GDP增速将逐步放缓至6.8%,2020年降至4.5%,期间平均增速为5.7%。如果极端一点,假设明年投资占GDP比重下调到35%,明年经济增速只有5.6%。

    中国证券报:增长放慢是否是必然的选择?应否期望新的保增长办法出台?

    哈继铭: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2012年名义投资占GDP比重高达48%,无论是纵向与中国过去的历史比,还是横向与储蓄率高的韩国、日本比,都是过高的。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迟早要来,调得越晚,调得越剧烈。

    如果投资边际回报率高的话,就不是问题。但问题是现在边际投资效率明显下滑,2008年之前,1元投资拉动GDP增长是0.35元,现在已经不到0.2元,单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很困难,并伴生出现了产能过剩。同时,投资是要靠信贷支撑的,这也解释了当前货币投了很多,但经济增长越来越慢、效果越来越差、资金成本越高越高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是不破不立。改革是做减法,目的是为更好地做加法。投资效率的下降,意味着“弹药”的威力已经不够。政府应当让经济按照市场机制走,而不是强行调控。如果既不想破,又想立,那就面临两个难点,垄断壁垒不打破,资本没法进,也不敢进;另外,即便是进去,资源和环境是否能支撑,也是很大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城镇化战略是否能带动中国经济再次快速发展?

    哈继铭:中央已经明确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的城镇化,是用改革来促进城镇化,而不是投资来促进。改革改什么?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土地改革,都要放在台面上。

    城镇化是渐进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城镇化是结果。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会起作用,但推动的作用不应当预期的的那么大。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将人城镇化,谁来买单,用多少钱来买单?这些都需要周密和定量的顶层设计。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