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婴幼儿奶粉不准贴牌分装 行业迎来“大洗牌”

2013年06月21日 07:03   来源:北京晨报   

    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之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工信部、农业部等九部委昨天宣布将采取多种措施对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实行更严厉监管,其中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将参照药品管理,严格生产许可,同时禁止企业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分装生产,婴幼儿奶粉将试行药店销售等措施。业内人士指出,政策的密集出台将给中国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一场“大洗牌”。

    婴幼儿奶粉将试行药店销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五不准”: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不准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准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应购入和销售列入政府监管部门公示目录的合格产品,实行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对于距保质期不足1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必须采取醒目提示或提前下架等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新政的出台,将堵住类似美素丽儿用国外过期奶粉换新装出售等不良事件的再发生,同时也将对在海外委托代加工以及分装企业产生很大影响。目前中国市场上委托、贴牌、分装生产奶粉,不仅涵盖进口大包奶粉在国内进行分装,还包括不少个人或公司到新西兰等海外注册品牌,并委托海外工厂加工。

    必须有自建自控奶源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生产企业必须自建自控奶源。对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企业必须自建奶粉基地,确保生鲜乳质量合格;对以原料乳粉为原料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原料乳粉、乳清粉批批检测等措施,确保原料质量安全。“对奶源质量无保障和生产技术、设备设施、检验检测条件落后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大包装婴幼儿乳粉禁止进口

    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将严格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要求,规定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允许进口,大包装的不允许进口。

    推动婴幼儿乳粉企业兼并重组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核,淘汰了475家乳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27家。工信部表示将推动婴幼儿乳粉企业兼并重组,这意味着,12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一部分将消失。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下一步国家会在引导、激励、支持相关的政策措施上加大力度。”

    ■专家解读

    政策“一刀切”仍待进一步解释

    解读一:叫停贴牌分装生产打击面非常大

    “新西兰生产不少中国特供奶,在当地没有市场,也不销售。”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的措施将对澳优、合生元这种委托代加工企业影响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市场上至少有200多个打着新西兰旗号的奶粉,而实际上真正属于新西兰的只有20多个,其余均为贴牌生产。

    不准分装生产的打击面则更为广泛。王丁棉指出,很多国内品牌如雅士利以及雅培、惠氏、美赞臣等大部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都是采用分装生产的模式。王丁棉表示,禁止贴牌、分装生产的措施有些“一刀切”。

    解读二:限制原料奶进口可操作性不强

    业内人士指出,禁止大包装乳粉的措施将极大限制原料奶的进口,而这种做法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商榷。“国内的原料奶目前的供应并不够。”王丁棉表示,施恩、雅士利等很多国内品牌都是采用进口原料奶,如果进口原料奶被限制,这些企业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解读三:兼并非万能药更应该把控生产环节

    主管部门强力推动兼并重组,意味着一场行业“大洗牌”即将开始,127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一部分将消失,但做大做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部门更应该从生产环节对乳品质量进行把控,“中国乳业企业诚信的缺失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最大原因。”王丁棉表示。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